兒盟調查 青少年沉迷社群 性影像外流風險高5倍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青少年使用網路安全不可輕忽,兒盟二十日發布調查指出,青少年對社群媒體依賴程度極高,每日使用比例達八成四六,其中更有一成三六陷入沉迷,沉迷是性影像外流高風險因子,比未沉迷者高出五倍。
兒盟指出,將籌組民間兒少法修法聯盟,參照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以及英國線上安全法、歐盟之數位服務法等,推動在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利保障法中增列兒少傳播權益與個資隱私維護專章,並籲政府增設各兒少網路安全強化機制,以守護兒少之數位安全。
兒福聯盟針對全台六千多名國、高中生進行問卷調查,發布「二0二五年台灣兒少網路安全調查」,發現青少年對社群媒體依賴程度極高。調查顯示,台灣國、高中生有「社群媒體沉迷」的比例為一成三六,常有「無法停止思考社群媒體」、「想花更多時間於社群媒體」、「因使用社群媒體忽略其他活動」、「用社群媒體逃避負面情緒」等行為。
若進一步細看性別差異,女性比例一成五五顯著高於男性比例的一成一五,若與國際數據相比,台灣青少年社群媒體沉迷比例與全球相近,但男生的沉迷比例相對較高,反映出國、高中男生在國際比較中呈現相對更嚴重的問題。
兒盟也提到,調查顯示,有百分之六的學生表示自己曾收到同學或朋友被散布的性影像,百分之六點八表示認識的同學曾收到這類影像;在外流方面,百分之二點二的學生坦言曾將自己的性影像傳給網友,百分之七表示認識的同學有過此行為。
兒盟示警,社群媒體的沉迷與青少年性影像外流問題密切相關,進一步分析,青少年每增加一個年級,自己外流性影像的機率提升一成九六,男性的外流機率也比女性高出八成四六,而社群媒體沉迷者更是顯著高風險因子,其外流性影像的機率比無此情形者高出五倍多。
除了網路使用依賴高外,近年生成式AI技術推陳出新,也直接影響兒少的數位使用行為。
調查發現,有二成學生高頻率地使用生成式AI,但當中僅近四成會查證AI資訊真偽,四成從未或僅偶爾注意到避免上傳個資給AI,反映出青少年的數位隱私在AI世界中毫無保障。
兒盟說,面對這些風險時,僅分別有三成一五、五成二的學生曾與家長和老師討論AI使用風險,顯示家庭與學校的數位素養教育仍有很大改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