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聲「滴滴答」難啟齒?醫:用「這評量表」守護爸爸攝護腺健康
Newtalk新聞
父親節將至,專家提醒除了補品或健檢,更該關注男性長輩常被忽略的泌尿健康。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指出,許多爸爸面對排尿困擾總難以啟齒,子女不妨透過「IPSS國際攝護腺症狀評量表」開啟對話,不僅實用,也能成為今年父親節最貼心的關懷方式。
顧芳瑜分享,最近門診遇到3位50多歲的男性朋友結伴看診,他們是長期一起打高爾夫的球友,平時就注意到彼此在球場上經常「尿遁」,甚至十八洞打完常因中斷太多花費大量時間。3人討論後認為應正視頻尿問題,決定一起掛號看泌尿科,不但較不尷尬,也能彼此支持。
經檢查後,其中一人確診攝護腺肥大,另一人則為膀胱過動症,兩者皆接受適當治療。顧芳瑜指出:「揪團看泌尿科本身就是一種正向觀念的改變,代表現代男性愈來愈願意正視泌尿健康。」
他也提醒,中年男性常見的兩大泌尿困擾為攝護腺肥大與膀胱過動症,雖然症狀類似,例如頻尿、夜尿或急尿,但實際病因與治療方式並不相同。前者是因攝護腺體積增大,壓迫尿道導致排尿困難、尿流變細、殘尿感等情形,主要好發於50歲以上男性;後者則與自律神經異常或心理壓力有關,膀胱會在未裝滿前提前釋出尿意訊號,使患者即使尿量不多,仍頻繁跑廁所。
顧芳瑜也指出,兩種疾病可能同時存在,因此需依賴專業診斷。臨床會安排包括超音波與尿流速檢測等工具以釐清問題來源。不少男性對攝護腺檢查感到排斥,主要是因過去需經由肛門檢查攝護腺,讓人卻步。他說明:「像診所現已採用『腹部超音波』,從肚皮即可清楚觀察攝護腺大小,舒適度大幅提升,不必再害怕就診。」
在治療方面,攝護腺肥大可根據病況選擇藥物控制,或進行微創手術如水蒸氣消融術與攝護腺拉提等方式,適合需快速恢復的職場男性。而膀胱過動症則多以穩定神經傳導的藥物為主,但若患者對長期服藥有疑慮,也可選擇經皮脛神經電刺激(PTNS)或每日貼片等替代療法。
顧芳瑜建議40歲以上男性,無論是否出現症狀,都可先透過「IPSS攝護腺症狀評量表」進行自我檢測。他強調:「若總分達10分以上,建議儘快就醫確認,避免病情惡化延誤治療。」民眾可上網搜尋或至診所索取「IPSS攝護腺評量表」,透過簡單問卷自行檢測泌尿狀況,若分數達10分以上就應儘早就醫,以免延誤。
而據「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表示,有些攝護腺肥大的病人抱怨看診還要填問卷,其實「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表」(IPSS)是全球泌尿科常用的評估工具,包含7題、總分35分,能有效判斷排尿困擾屬於「排空」或「儲存」問題,也是治療前後的重要依據。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