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變喵頓?日本40年科學雜誌轉型出奇招 貓咪專刊熱銷翻紅
作者:財訊雙週刊/孫蓉萍
2月22日是日本的「貓之日」,每年此時,日本書店都會設一個專區,陳列和貓相關的刊物。今年,眼尖的讀者發現,其中有一本新雜誌叫《Nyaton》,排版方式似乎有點眼熟,卻又不是常見的寵物雜誌。原來,這是出版《牛頓》(Newton)雜誌的牛頓出版公司,特地為貓之日製作的特刊。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這本雜誌貫徹牛頓的特色,附照片完整介紹與貓相關的各種知識。例如,從一般人耳熟能詳的品種,到動物園高人氣和罕見的品種;另外告訴讀者牠們身體結構的祕密,甚至是貓的心裡在想什麼等,從科學的角度讓愛貓人士進一步認識貓咪。有讀者留言說「第1版瞬間銷售一空,還好我買到第2刷」、「果然是牛頓出版,彩色印刷非常精美,內容又很扎實」。
客群轉變 2/3是女性
這是牛頓出版第一次嘗試,他們自己也沒料到回響這麼熱烈。日本網路媒體NewsPicks報導,《Nyaton》上市3天後就加印第1次,1個半月後加印第2次,累計銷量達到26000本。有趣的是,牛頓原本主要的客群有8成以上是男性,年齡層是15~20歲,以及40~60歲,但購買《Nyaton》的消費者卻有2/3是女性。
取得日本授權的《牛頓》雜誌,曾經在台灣也很受歡迎,但7年前已經停刊,而日本《牛頓》雖然還在發行,只是一路走來並非一帆風順。1981年,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竹內均希望日本像美國一樣,也有1本類似《國家地理》雜誌的刊物,於是創立了《牛頓》,理念是「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達科學的有趣之處」,這項創舉也帶動了科學相關雜誌的流行。
《財訊》雙週刊指出,由於知名度很高,常常採訪權威的研究專家,加上刊登大量照片和模擬圖像,印刷精美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說明科學知識,廣受好評,因此吸引了許多讀者,版權也賣到海外許多國家。帝國資料銀行和東京商工研究公司指出,1999會計年度(1999年10月到2000年9月)牛頓出版公司營業額達到24.94億日圓。
當時《牛頓》雜誌的銷量來自書店銷售和訂閱,而且編輯部門會調查讀者意見,反應好的專題之後會再加強報導,或另外製成專刊,藉此提高製作大題目的精準度,降低退書率。
更多財訊雙週刊文章
21世紀文明病警報!憂鬱症年輕化、就醫率偏低 台灣200萬人陷心理健康危機
和碩首度參展COMPUTEX!童子賢妙喻台廠如「好漢幫」從幕後推向國際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