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揚言不再買輝達晶片?阮慕驊揭AI背後「真正隱憂」:恐導致投資冷卻
各家科技巨頭對AI投資未見減緩,反而繼續加速,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近日與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也同台接受專訪,談論AI未來的發展與挑戰。對此,財經專家阮慕驊在節目《聽,阮大哥的!》指出,電力已成為AI發展的主要障礙,美國資料中心規劃用電量甚至高達45GW,電力供給若跟不上AI基建,恐導致投資冷卻。
阮慕驊表示,納德拉跟阿特曼兩個人都異口同聲的認為,「算力過剩勢必會發生」,甚至可能2到6年內就會週期性出現,但納德拉直言比起算力過剩,目前AI發展最大的問題在「電力」,如果能源跟不上,最終只會剩一堆晶片積在庫存裡。
阮慕驊指出,納德拉這句話就被有些人解讀說「他不再買輝達的晶片」,但這有點言過其實,納德拉的意思是就算買了很多AI晶片,但若沒有充足的電力,就不能實際用在資料中心,那晶片也等於用武之地;事實上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也說過類似的話,他稱「AI的天花板是電力」,能源才是現在限制AI發展的主要因素。
阮慕驊提到,美國正如火如荼展開「AI大基建」,巴克萊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正規劃建設的資料中心總量約45GW,總投資金額達2.5兆美元。至於45GW是什麼概念,到底有多大?用台灣的發電廠來比較,45GW約等於7.7個中火、23.6個核三廠的發電量;且中火的裝置容量曾是世界數一數二大的,可以排到全球前3名。
阮慕驊指出,原本被認為在AI競賽中落後的亞馬遜(Amazon), 結果這次財報在AI表現亮眼,還利用自研晶片在印第安納州打造巨大的資料中心, 所以亞馬遜果然不是省油的燈;而Google股價表現也相對突出,財報全面超出預期,在過去3年營收翻倍,快速往7巨頭的前段班邁進。
阮慕驊強調,今年各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的資本支出還在往上升,且幅度明顯,所以能看出AI投資並沒有出現歇緩,反而還在加速;但值得注意的是 ,電力供給能否跟得上AI基建的發展速度,甚至可能導致投資冷卻,就是大家持續要觀察的主要因素。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
‧ 巴菲特錯了,還是大家都錯了?AI熱潮股神卻狂賣 阮慕驊:我只確定「這一事」
‧ 黃仁勳不讓世界「沒AI就BI」!專家揭輝達正在救傳產:台灣其實9成產業在衰退(推薦閱讀)黃金大暴跌「摜破4000美元」!彭博揭金價爆殺禍首:中國祭出「這政策」
《風傳媒》讀者調查▸「護國群山」如何助台灣守住「矽島」地位?
我們不只站在科技革命的浪頭,更處在地緣政治的風口。
讓你最關心的產業議題,成為我們持續追蹤的動向!☛立即填問卷,分享你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