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經濟部科技研發主題展示 37 項前瞻技術,亮相矽光子晶片技術吸睛

科技新報

更新於 7小時前 • 發布於 8小時前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宣布,整合工研院、金屬中心,攜手日月光、承湘科技、和亞智慧科技、巽晨國際、德律科技等業者在 2025 SEMICON Taiwan 的「經濟部科技研發主題館」展示 37 項前瞻技術,全面展現在 AI 晶片、先進製造與封測設備,以及化合物半導體等關鍵領域的研發能量及產業鏈實力。

經濟部指出,本次展出亮點包括具備高速傳輸與低功耗優勢的矽光子晶片技術,透過高密度異質整合與低損耗光學設計,能有效解決AI資料中心高速傳輸瓶頸,以及全球首創、具高度彈性設計的新晶片模組「3D客製化晶片通用模組」,可提升產品開發效率七成,兩項技術共促成逾24億元重大產業投資,帶動AIoT產品應用加速落地。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副司長周崇斌表示,生成式AI與高速運算推升資料中心流量自2010年至2024年暴增逾70倍,帶動高速傳輸與高效能晶片需求。技術司近5年投入近400億元,聚焦AI、高效能運算(HPC)、矽光子、先進封裝與化合物半導體,推動晶片軟硬整合與先進製造自主化,在台灣打造一條更具韌性、技術領先且自主可控的先進半導體供應鏈。其中,工研院已成功開發國內首款1.6 Tbps矽光子光引擎模組,效能已達國際水準,並與日月光等業者串聯,打造「矽光半導體開放式平台」,提供設計、製造、整合及封測的一站式服務,加速資料中心升級。

周崇斌還表示,推出全球首創「3D客製化晶片通用模組」,讓晶片如積木般能快速組合,無需從零設計,縮短開發時程七成並降低成本,已服務逾133家業者、促成逾21億元投資。這些成果不僅為AIoT注入新動能,也強化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自主性與競爭力,確保台灣在全球高速運算與智慧應用的舞台上持續扮演關鍵角色。

工研院副總暨電光系統所所長張世杰表示,工研院致力於前瞻半導體與AI技術研發,並以系統整合思維帶動產業鏈升級,展現台灣在下一世代高速運算與智慧製造的關鍵能量。面對全球資料傳輸需求急遽攀升,傳統光電架構已逐漸逼近極限,工研院率先突破開發矽光子光引擎模組,以先進封裝高度整合光電元件,不僅大幅降低延遲、提升頻寬與效率,更成功鏈結產業打造「矽光半導體開放式平台」,協助台灣業者直攻國際新藍海。

另一方面,工研院全球首創3D客製化晶片通用模組,將原本需半年以上的開發流程縮短至12週,模組體積更小但功能更完整,已成功技轉巽晨國際,並攜手欣興電、鼎晨科技等建置試產線,協助產業跨越效能與良率的瓶頸,成為推動台灣AIoT產業加速的重要引擎。這些成果不僅填補國際技術缺口,更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競賽中的領航地位,未來,工研院將持續推動半導體AI化,打造更具韌性與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系。

經濟部強調,2025 SEMICON TAIWAN「經濟部科技研發主題館」亮點技術包括:

1. 矽光子技術國際接軌加速,高速傳輸新里程碑

傳統方式需要先經由電路板,將運算晶片的資料傳送至光晶片再輸出,傳輸路徑長,速度受限。工研院藉由矽光子結合先進封裝技術,將光電元件高度整合,使資料可即時傳輸,大幅降低延遲、提升頻寬與效率,為資料中心與高效能運算所需之超高速、低功耗傳輸能力奠定基礎。工研院成功開發台灣首款1.6 Tbps矽光子光引擎模組,效能達Nvidia GTC 2025國際水準。同時串聯產業打造「矽光半導體開放式平台」,以高密度元件設計(2.5D/3D)結合超高速及多通道量測能力(224Gbps/Lane),搭配光電晶片異質封裝,以一站式服務協助業者快速發展矽光子技術。並成功鏈結設計、製造、封裝、量測、設備等供應鏈夥伴,強化台灣在下一代高速運算的全球競爭力。

2. 全球首創3D客製化晶片通用模組,小晶片推動AIoT加速上市

傳統系統級封裝(System in Package,SiP)開發時程長達半年至一年,並因反覆驗證而延宕產品上市進程。工研院全球首創「3D客製化晶片通用模組」,透過預製連線基板內嵌主動式切換晶片,有效將開發時程縮短至12週,提升效率七成,可突破AIoT產品上市瓶頸。同時制定公規基板符合JEDEC國際標準,確保高良率並降低生產複雜度。其彈性設計可通用各式感測器,模組體積縮小三成,仍能整合多IO介面、Full-HD影像處理、AI高速運算及RF傳輸,打造全球最小開發板。此技術不僅已成功應用並技轉於巽晨國際委託開發的微型模組,亦預計覆蓋七成AIoT市場應用,並已攜手欣興電、鼎晨科技等廠商建置試產線,帶動投資逾21億元,成為台灣AIoT產業加速器。

3. 顯微干涉同步檢測模組,一站掌握晶圓尺寸與形貌

就因為先進封裝層疊製程日益複雜,傳統檢測需使用多台設備,無法同時掌握尺寸(2D)與形貌(3D)對應關係。本模組將2D顯微與3D干涉複合於單一光路設備,省去多站搬運與重新對位,可縮短50%檢測時間、降低40%設備成本,並具大範圍(400μm)及奈米級(<0.5 nm) 高解析分析能力。已協助承湘科技開發5G天線模組檢測設備,並與台灣暹勁合作開發HAMR硬碟檢測設備,滿足先進封裝製程需求。

4. 陣列視野×奈米精度:次世代封裝高效檢測方案

全球半導體與電子製程先進封裝產能持續成長,因應檢測效率提升需求,工研院全台首創微型化陣列式鏡組技術,達成2x2多鏡頭自動化顯微校準,可應用於奈米級檢測如先進封裝、μLED、被動元件等產業檢測設備,相較傳統單鏡頭檢測系統,本技術擴大4倍檢測視野,維持高精度,檢測效率提升4至10倍,滿足奈米級線上檢測在製程上的要求,已與國內設備商及系統整合商合作開發雛型設備,並完成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標準件、μBump、μLED樣品驗證。

5. 晶圓表面粒子檢測設備 精準監控透明晶圓品質

晶圓表面粒子檢測是半導體製程中的關鍵流程,現有光學檢測技術速度慢、靈敏度不足,無法滿足透明晶圓與更小粒徑的需求。工研院自主研發傾斜入射雷射散射光學模組與演算法,可檢測矽、碳化矽、玻璃等材料,最小粒徑達0.2 μm,8吋晶圓僅需4分鐘完成檢測。目前已協助國內晶圓廠導入檢測應用,透過晟格科技與和亞智慧科技應用於玻璃載板及積亞半導體SiC晶圓線上檢測,協助產業提升良率與降低成本,並補足國際缺乏透明晶圓檢測標準的產業空缺,協助國產自主設備開發以強化國內供應鏈韌性。

(首圖來源:經濟部提供)

立刻加入《科技新報》LINE 官方帳號,全方位科技產業新知一手掌握!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SEMICON Taiwan 2025 登場!台積電與輝達都關注「矽光子概念股」一次看

科技新報
02

泰山前董事會糟了!處分全家股權、投資街口、擴建包裝水廠3決議 全遭法院判無效

太報
03

存款3百多萬!全押0050還是買房?網秒選:先下手

EBC 東森新聞
04

認了失職!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致歉允檢討 興達電廠天然氣洩漏點曝光

太報
05

YouTuber、網紅注意!財政部出手課稅了 規範重點一次看

CTWANT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