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溢價12%入股結盟,看上東元兩大優勢!能搞定交付時程痛點,劍指15兆AI基建大餅
作者 : 王子承、曹悅華
圖片 : 攝影/劉咸昌
鴻海入股東元,雙方攜手搶攻AI資料中心商機,引發業界好奇,電子代工龍頭與機電大廠結盟,背後究竟看中什麼?
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與機電大廠東元電機7月30日宣布結盟,雙方以換股方式合作,攜手進攻AI資料中心市場。
交易完成後,鴻海將持有東元10%股權,東元則持有鴻海約○.五%股權,若以停牌前收盤價與換股比例推算,鴻海付出12.7%的溢價,外界不禁好奇,溢價有道理嗎?
「說真的,我們也滿驚訝的,東元走這一步滿厲害的!」一名重電大廠高層高度評價這次的雙方合作。
業界人士透露,這次雙方結盟,東元董事長利明献是關鍵人物。原來,他在擔任中信銀行董事長任內,促成中信與鴻海合資成立創投基金和順興,因此與鴻海結緣。一年前,他轉換跑道,接任東元董座後,不斷尋求外部盟友,雙方也展開接觸。
不過,這次合作在東元董事會並非全票通過,據悉,董事會7董、4獨董裡面,代表東元會長黃茂雄系統的邱純枝、黃呈琮兩席董事,都投下反對票。東元表示,確有董事提出反對意見,惟對於反對董事是誰、反對理由為何,皆三緘其口。
東元能獲得鴻海溢價入股,與鴻海搶攻AI資料中心的企圖心大有關係。鴻海發言人巫俊毅在結盟記者會上也說,鴻海過去整合到L11、也就是伺服器機櫃產品,「未來看準的是L12等級資料中心建置的標準化、模組化需求,這也是雙方能夠進一步延伸價值所在。」
東元子公司耕耘美國逾30年
尤其當美國總統川普今年喊出「星際之門」計畫,將在美國投資5千億美元(約15兆新台幣),進行AI基礎建設後,這個市場,已是鴻海、台灣電子五哥等大廠的兵家必爭之地,大家都磨刀霍霍。
業界認為,東元長期布局美國、東南亞等市場,耕耘美國更超過30年,且旗下百分百持股的子公司東元西屋馬達(TECO-Westinghouse),生產、銷售中高壓馬達、模組式的配電盤和變頻控制機櫃,更具備美國能源部(DOE)與國防部(DOD)工程承包商資格。鴻海入股東元,在美國建置AI資料中心更方便,這便是鴻海看上東元的關鍵之一。
鴻海為了AI資料中心的巨大商機,選擇東元做盟友「合作打群架」,關鍵原因之二,則是速度。一名不斷電系統整合廠商表示,東元本身具備三大CSP(雲端服務商)資料中心機電基礎設施經驗,更重要的是,「士電、華城兩家大廠訂單多、交期較長,東元相對好配合。」
拉電線、接水管實戰經驗豐
該業者對市場熱況相當了解,他指出,目前AI資料中心的交付時程是一大痛點,客戶希望四到六個月就可完成建置,但光是「華城、士電的交期,可能會拉長到六個月以上。」雖然電機系統在整體超算中心的成本占比小,但若無法如期到位,會導致整個資料中心交期延宕,「東元可以在較短的時間交付、價格也較低,可以協助鴻海控制交期。」
如今的資料中心從伺服器主機板、機櫃,一路整合到電力、水冷、網路、布線等最後系統階段。在過去,多數台灣電子廠做到L11、把伺服器組成機櫃後,就交給雲端業者;到了L12涉及的機電與現場整合工程,通常由當地系統整合公司負責。
但,隨著AI伺服器耗電量激增,帶動散熱與電力需求攀升,為了確保整體運作穩定,CSP客戶開始希望供應商一條龍處理,從機櫃到水電拉線、配電設計、水冷配置全包辦。
一名超算中心儲存系統工程師指出,「這就像過去客戶只叫你開食品廠,但現在叫你連餐廳都蓋好,客戶想要進來就能開門做生意。」
尤其現在單個AI伺服器機櫃用電量可達140kW,已經是30戶以上家庭用電規模,對於機電工程的要求提高,過去被認為「不太高科技」的拉電線、接水管如今備顯關鍵。有AI資料中心廠務業者坦言:「現在電力需求,大到資料中心需要有自主發電能力。」顯然東元不論在產品或機電建置上,都有相對的實戰經驗。
至於巫俊毅提到的交付效率(Time to market),也是現在電子五哥搶進超算中心的利基點。一名伺服器業者分析,「現在機櫃堆一排就是十幾二十個,中間的測試串聯還是需要花時間、擁有不小門檻,比的更是交付速度、彈性。」
分析師指出,包括鴻海、英業達、緯穎及技嘉、廣達都在往類似L12方向發展,「大家方向雖然相同,但現在做最多的就是鴻海。」鴻海一舉入股東元,生產力一路從主機板、機櫃,整合到機電系統,說穿了,就是為了維持龍頭廠地位不墜。
▲(圖/UDN.COM)
更多今周刊文章
普發一萬資格、怎麼領、最新進度!5種方式估比照過往?12家ATM輸2組號碼人人能領?最快時間曝光
「被啃老兒逼到半夜逃家」退休夫妻月領5萬年金淚訴:40歲雙胞胎不工作,月吃3萬伙食費、體重200公斤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