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公正與怯懦之間:BBC「加薩醫護紀錄片」風波給台灣媒體的三個提醒

鏡新聞

更新於 1小時前 • 發布於 1小時前 • 鏡新聞
BBC外觀。(路透社)

新聞媒體, 無論是不是公共媒體都注定要做兩件不討好的事:一是反覆把不舒服的事實帶進公共領域;二是在錯誤發生時,公開告訴社會「我們哪裡做壞了」。BBC近期兩支有關加薩紀錄片的處理方式帶給台灣的啟示不應該是幸災樂禍,而是自我期許:當下一次我們面對高爭議、高衝擊、但高度公共利益的內容時,能否以更清晰的程序公正與證據鏈,抵抗「觀感治理」的誘惑,把真相交還給公民?

英國公共廣播 BBC 決定不播出《Gaza: Doctors Under Attack》紀錄片,理由是「恐造成偏袒觀感」,並將版權歸還製作方[1]。這個決定立刻引發內外部反彈:製片與記者批評是政治壓力下的自我審查;輿論質疑「公正」被誤用為「避免不悅」的託詞。同一時期,另一部已播出的加薩紀錄片《Gaza: How to Survive a Warzone》被 BBC 內部審查認定違反「準確性」準則——因旁白者是哈瑪斯官員之子而未妥善揭露,但未認定有「公正性」失當。[2]兩起事件在時間上疊加,使 BBC 的加薩報導策略陷入信任危機。[3]

讓我們先看「未播」那一案:《Gaza: Doctors Under Attack》紀錄片。BBC 強調,該片若在 BBC 平台播出,可能被視為立場傾斜,不利於維持公信力;因此嘗試改以新聞片段方式處理,最終仍判定難以符合內規的「高標準公正」。此後,版權歸還製作公司;影片旋即由英國第四台(Channel 4)播出。[4]外部評論指出,片中呈現對醫療體系的毀壞、對醫護的拘捕與虐待指控,以及極具衝擊性的影像,對觀眾理解戰爭中人道代價具高度公共利益;BBC退卻,被批評是「把審慎變成了怯懦」。[5]

接著讓我們看「已播但違規」那一案:《Gaza: How to Survive a Warzone》。BBC 的內部審查結論是:節目未充分揭露旁白者身分,構成「準確性」違準,但未認定節目在「公正」上有系統性失當;也未發現外部利益干擾。此一裁決的弔詭在於,它一方面證實 BBC 仍有能力自我糾正偏差內容;另一方面也讓「未播案」更顯突兀:若公正性並非在另一案中被判有問題,何以在「未播案」中成為最重要的阻卻理由?這種標準之落差,放大了外界對「政治敏感議題一律高風險」的觀感。[6]

與此同時,BBC的內部壓力亦在升溫。逾百位 BBC 員工聯名信批評高層過度自我審查與制度性偏見,質疑 BBC 對英國在衝突中的角色與軍售議題報導不足,並指稱內部社群言論審視存在雙標。英國媒體評論亦指出,BBC 以「觀感上的公正」優先於「實質揭露」,使公共廣播的勇氣折損。這些訊息在台灣中文媒體中(如聯合報[7]、梅花新聞網[8]、關鍵評論網[9]等)被持續轉載與追蹤,加深華語受眾對此案的認知。

從新聞專業出發,發生在英國的這場風波折射三個值得台灣媒體、監理與公共討論借鏡的面向:

一、把「公正」還原為程序與證據,而非情緒避風港。

公正性(impartiality)在編採治理上應是「程序性與證據導向」:是否廣納關鍵事證?是否給予被質疑方回應空間?是否清楚標示侷限與未知?BBC 在「未播案」採取的是「觀感風險」優先,容易滑向「避免衝突」而非「處理衝突」。相對地,若以可驗證的素材與反詰機制來「提升」而非「壓低」衝擊內容,才能同時守住新聞倫理與公共利益。金融時報對紀錄片的觀影評論提醒我們:強力影像本身是公共討論的必要條件,而不是應被先驗排斥的風險源。[10]

二、區分「準確性」與「公正性」,在失誤時快速透明修補。

「已播但違規」一案顯示:準確性瑕疵(未揭露旁白者利害關係)可經由更正與說明修補;若沒有持續透明溝通,外部的閱聽人容易把程序性瑕疵想像為整體公正崩壞。台灣新聞環境中,當報導牽涉高張力國際議題(例如以巴戰事、烏俄戰況)與第三方影像素材時,媒體需要制度化的「後設說明」欄位:在數位稿件中主動標註素材來源、風險、驗證流程與編輯判斷,讓「編輯室如何做決定」與「何以更正」可被讀者審視。BBC 的內部結論雖否定外部干擾,但若未以公開、完整、易讀的方式主動說明,仍不足以逆轉信任赤字。[11]

三、公共媒體的勇氣測試:政治壓力下的「揭露權利」。

台灣近月對此議題的爭論,主要聚焦在三點:其一,公共媒體應否在「高爭議高風險」題材上帶頭示範,而不是退居安全區;其二,對外電的取捨是否受「政策風向」牽動;其三,如何兼顧人道敘事與戰場訊息的驗證。多家台灣媒體在報導 BBC 內部連署與決策質疑時,凸顯「上層政治敏感度」與「基層揭露衝動」之張力,並引出對本土公共媒體角色的反思:在國安與外交敏感議題上,是否也常以「觀感」壓過「證據」?對軍售、戰損、援助體系的監督是否足夠?這些討論,已不僅是「看 BBC 的戲」,而是台灣自身公共媒體治理與編採自治的投射。

延伸來看,英國輿論界近期對加薩戰況與人道危機有更密集的調查與第一人稱報導:例如《衛報》對新的人道援助分配體系調查、記者的長期自述,與國際媒體對在地記者殉職的特稿,一方面讓「不播」的決策更顯格格不入,另一方面也再度提醒「在地見證」對國際閱聽人的重要性。[12]

台灣新聞室若要把國際重大議題講深講透,除了傳統的外電彙編與專家訪談,更需要系統化的 OSINT(開源情報)、衛星影像取證與醫療、法務專家顧問網絡,才能在爭議高潮時避免整體議題被「觀感治理」。

把「不舒服的事實」留在公共領域

新聞媒體, 無論是不是公共媒體都注定要做兩件不討好的事:一是反覆把不舒服的事實帶進公共領域;二是在錯誤發生時,公開告訴社會「我們哪裡做壞了」。BBC 這回在一支紀錄片的播出上退卻, 在另一支紀錄片的處理上雖有修補,但說理不足。 發生在英國的案例給台灣的啟示不應該是幸災樂禍,而是自我期許:當下一次我們面對高爭議、高衝擊、但高度公共利益的內容時,能否以更清晰的程序公正與證據鏈,抵抗「觀感治理」的誘惑,把真相交還給公民?

[1]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renz9d3181o 在台灣想觀看《Gaza: Doctors Under Attack》可以透過以下兩種方式:註冊 Zeteo(可能需要付費),即可直接觀看。使用 VPN 並設定為英國地區,透過Channel 4 平台免費觀看。

[2] https://apnews.com/article/bbc-gaza-documentary-hamasb1ffe2fd9265d958f5a26967f6e99ff4?utm目前台灣觀眾無法從官方管道觀看《Gaza: How to Survive a Warzone》。若想觀看,可能需要等 BBC 上架經過編輯後的版本;至於尚未授權或被移除的原版,目前並無合法媒體提供。

[3]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5/jun/20/bbc-gaza-medics-documentary-impartiality-coverage?utm

https://www.ft.com/content/d21fc58c-c482-4818-b960-f6d31555f4bc?utm

[4]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5/jun/20/bbc-gaza-medics-documentary-impartiality-coverage?utm

[5]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25/jul/02/bbc-gaza-doctors-under-attack-documentary-israel-war?utm

[6] 同註三。

[7] https://udn.com/news/story/124061/8852205?utm

[8] https://www.i-meihua.com/Article/Detail/29765?utm

[9]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55830?utm

[10] https://www.ft.com/content/d21fc58c-c482-4818-b960-f6d31555f4bc?utm

[11] https://apnews.com/article/bbc-gaza-documentary-hamas-b1ffe2fd9265d958f5a26967f6e99ff4?utm

[12]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5/aug/11/first-edition-ghf-food-site-investigation?utm

立即加入鏡新聞LINE官方帳號,隨時掌握熱門話題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颱風楊柳襲台東 吹破縣府玻璃門、吞沒音樂節舞台

中央通訊社
02

楊柳來襲金崙大橋驚見「5猴觀浪」! 大猴帶小猴悠閒看海

台視
03

菜市場銅板美食藏「致富密碼」 他靠一款小吃擁10棟房產實力

鏡週刊
04

離譜私廚1/人均2000起!高級餐廳14萬月子餐 竟一天一頓拿邊角料湯敷衍

CTWANT
05

楊柳颱風來襲竟跑海灘挖蛤蜊 大浪一來...人不見了 友驚恐上岸求援

壹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823核三重啟公投 賴清德:一起投下不同意

NOWNEWS今日新聞

颱風天驚魂!彰化男持鐮刀搶機車 搬瓦斯回家欲了結

TVBS

男子獨爬烏日步道跌落山溝 警消8hrs尋獲

NOWNEWS今日新聞

館長參觀比亞迪!邱毅讚:成為下一個郭台銘

NOWNEWS今日新聞

孩子的書桌變了 中市全面換可調式課桌椅

NOWNEWS今日新聞

大罷免嚴重撕裂台灣社會 桃園副市長蘇俊賓:沒有人是贏家

中華日報

「無法確認人民願承擔多少風險」 賴清德籲核三公投投不同意票

上報

下架不適任藍委林思銘 綠營陸空並進助攻「撕除惡銘」

自由電子報

國小圍牆外樹木倒塌 高雄母女騎機車經過被壓傷送醫 

中廣新聞網

核三重啟公投823登場 賴清德:我會去投票!一起投不同意!

自由電子報

馬防部士官偷「T91槍機」丟廚餘區 28人花四天找回

台視

林岱樺與住持曖昧對話外洩!她轟:不能接受

NOWNEWS今日新聞

和病母擠套房靠補助度日 他艱苦考上了法律系:希望以後能越來越好

三立新聞網

霧峰暗坑巷災後逾兩周 現場慘不忍睹 盧秀燕終於來勘災了

新頭殼

高中生戒指卡手拔不出!桃消大湳分隊靠1招解圍

中華日報

沒事別出門!楊柳強風吹到綠島小屋翻滾 台東社宅鷹架倒塌畫面曝光

鏡週刊

楊柳颱風來襲 屏縣府全力清淤排水防災

NOWNEWS今日新聞

粉底液案炎上!賴清德:沒有誰辭職與否問題

NOWNEWS今日新聞

民眾黨成立2026選舉決策委員會 邱臣遠兼任新竹市黨部主委

上報

黃國昌核三公投發表會「痛罵民進黨」 吳崢酸:答不出問題就攻擊賴清德

華視新聞

黃國昌參選新北市長?他1句話神比喻道玄機

NOWNEWS今日新聞

黃國昌選新北!吳崑玉評這五關:恐人財兩失

NOWNEWS今日新聞

賴清德對「核三重啟」公投表態 呼籲投下不同意票

中央廣播電臺

郭智輝嗆「拿掉核三敦親睦鄰費」 洪孟楷揪1關鍵嗆:該下台

TVBS

少子化提聯誼挨批!邱泰源:好意見盡快採納

NOWNEWS今日新聞

彰化男持刀搶機車又搬瓦斯桶反鎖 鄰居緊張報警

中央通訊社

王義川、李晏榕性平風波燒不停!賴清德喊3原則:沒有誰辭職的問題

新頭殼

「核安是科學問題非公投能夠解決」 賴清德:核三重啟一起投不同意

華視新聞

安倍昭惠捐款200萬賑災 黃偉哲致謝:讓台南感到溫暖

華視新聞

安倍昭惠捐款助台南 黃偉哲:情誼如家人

NOWNEWS今日新聞

朱立倫出席台灣光復80週年紀念展揭幕式(3)(圖)

中央通訊社

對823公投表態!賴清德:我會去投票 一起投下不同意

TVBS

林飛帆:疑美論對中國最有好處 試圖孤立台灣

中央通訊社

朱立倫出席台灣光復80週年紀念展揭幕式(2)(圖)

中央通訊社

朱立倫出席台灣光復80週年紀念展揭幕式(1)(圖)

中央通訊社

加強抗災韌性!綠委拋修法:災區3天內公告

NOWNEWS今日新聞

95歲翁受困10天! 消防徒步5公里翻山背下山

CTWANT

黃國昌會前受訪?中選會:沒規定採訪時間

NOWNEWS今日新聞

鄭麗君說明關稅談判進度 朱立倫:有講等於沒講

中央通訊社

朱立倫:民眾關心台美關稅談判將付出的代價 盼政府盡快談出好結果

中央廣播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