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油路也扛不住的熱!日本7月「天坑密集期」
今年1月,日本埼玉縣發生路面塌陷,造成一名卡車駕駛連人帶車掉落溺斃;意外現場至今封鎖,預估5至7年才能修復。天坑事件嚴重衝擊交通、生活、經濟,但如今的異常高溫、致災性暴雨卻加劇天坑發生。日本政府報告顯示,道路坍塌事件確實集中在夏季,成為極端氣候之下急需有效解決的問題之一。
京都、奈良午後天氣驟變,突然倒下傾盆大雨,風雨程度不輸颱風來襲。京都雨勢尤其猛烈,中京區觀測到「短延時大雨」(指:時雨量40mm以上),時雨量達到95mm;右京區、下京區時雨量也都逼近90mm。流經當地的「天神川」,不過一個半小時,就從低水位暴漲到泛濫警戒線。而同一時間,東京卻是熱到讓人快崩潰,與京都形成極端對比。
日本NHK電視台記者:「現在是下午4點,溫度竟然還有35.2度,不知道民眾一連多天的高溫有什麼想法呢?」
日本民眾:「我孫子很不願意出門…」
日本NHK電視台記者:「覺得很熱是嗎?」
大熱天硬是被阿嬤帶出門,小孩直接臭臉迎人,才不管自己是不是上了電視。不過,這個天氣出門,真的是會熱到發脾氣。
日本NHK電視台主播 八田知大:「東京都心下午1點40分觀測到35.1度的猛暑日。東京都心連續9天達到猛暑日,齊平2022年的最長紀錄。」
東京都不只一連9天猛暑,今年更已經累計22個猛暑日,追平2023年的史上最多紀錄。
消防急救報案中心:「患者為暈眩、無法站立。 (出發吧!)」
頻頻刷新紀錄的異常高溫,讓「熱死人」不再只是一句警告。
大阪府監察醫監務 吉田謙一:「社會大量使用中暑這一詞彙,讓人直覺認為是因為高溫造成死亡,但是透過血液檢查研究,卻發現死者其實有過去病史,並且成為致死原因。」
東京大學學者研究高溫死亡,發現直接由中暑造成的其實並不多,「暑熱關聯死」才真正要命,也就是因高溫環境間接損害健康而喪命。
大阪府的法醫單位「監察醫事務所」詳細分析暑熱關聯死死因,對高溫死亡者遺體進行電腦斷層、血液檢查,檢驗顯示,看似中暑死亡的人當中,不少都患有慢性疾病,其中有8成實際死因為心臟衰竭、近5成為糖尿病。法醫進一步說明,有些遺體驗出蛋白質不足與缺水現象,顯示死者生前可能因炎熱而食慾不振,無法攝取足夠蛋白質來為身體保水,於是引發缺水症狀,接著影響臟器、組織正常運作,而心臟過度負荷之下,最終導向死亡。
大阪府監察醫監務 吉田謙一:「大家一定很常聽到呼籲要攝取蛋白質,因為蛋白質對人體真的很重要。」
當前如此極端氣候,不只提高人類死亡風險,也加劇城市設施的耗損。這個7月,日本馬路坑坑洞洞,各地都在忙著填補修繕。與此同時,日本政府一項調查格外引人注意,統計發現,道路最容易在6月至8月塌陷,並以7月為最集中。
地盤工學研究學者 稻積真哉:「猛暑以及夏季的豪雨,當這兩點重疊時,就會大幅提高塌陷風險。」
學者解釋,所謂的「天坑」大多是因下水道管線破損,地中出現空洞而逐漸塌陷。如果路面底下結構已存在損壞,夏季高溫帶來的暴雨灌入地底,擴大原本的空洞;接著換上猛暑,烈日把柏油曬地軟化,於是加速天坑發生。
為了防止天坑意外,日本多個地方政府聘請民間業者,出動雷達車沿街掃描,看看柏油底下是否一切正常。
雷達回波分析師:「這裡可以看到有黑色的區塊,這個就是空洞的訊號。」
只要確認到異常,就能開挖檢查,實施預防性作業,減少道路無預警坍塌,確保居民的用路安全。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