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古人類生活面貌 遺骸化石.洞穴痕跡還原歷史
考古學家在近日南美、非洲及歐亞多地發現古人類遺跡。波哥大高原切庫亞遺址骨骸揭示6000年前未知人類血統;衣索比亞發現265萬年前牙齒化石,證明至少兩個古猿物種共存;喬治亞洞穴證實180萬年前人類已跨洲活動;英格蘭修道院骨骸顯示中世紀疾病與日常生活;西班牙瞭望台洞穴則保存5600年前食人痕跡,反映古人類生存模式,也啟示文明與倫理思考。
哥倫比亞波哥大高原的切庫亞遺址附近,考古學家在實驗室中仔細比對距今6000年的狩獵採集者骨骸。DNA分析顯示,他們屬於一個早已滅絕、與現存任何原住民都無關的獨特族群。這批神秘先民,極有可能就是最早踏上南美大地的人類。
國立大學遺傳學院研究員 卡薩斯:「這些人同樣是從白令海峽遷徙而來,不過屬於一支至今未知的血統,此前在大陸其他地區從未被發現過。」
他們以群體形式在高地上活動,依靠狩獵與採集維持生計,骨骼反映出長期勞動與體力消耗的痕跡,也暗示了早期社群如何分工合作,呈現出和平穩定的古代生活景象。
國立大學人類學家 羅德里格斯:「他們患有退化性關節疾病,膝蓋、肩膀與手肘也嚴重受損,可能是長期奔跑與搬運重物所致。」
跨越大西洋來到非洲衣索比亞的阿法爾地區,研究人員在低阿瓦什河谷找到距今約265萬年的牙齒化石。這批牙齒來自一個前所未見的南方古猿新物種,包含已知最早的人屬成員,證明當時至少有兩個物種在同一片土地上共存,為人類演化史增添新的證據。
古人類學家 雷克特:「這項發現的特別而新穎之處在於,我們的研究顯示,人類的譜系、起源與祖先,比我們原先認為的更加多樣。」
這些古人類的足跡,使科學家重新審視早期人類在歐亞大陸的擴散過程及影響。
喬治亞一處古洞穴出土的頭骨與骨骼,則揭示了距今約180萬年前,人類已跨越大洲活動,早期歐洲文明的篇章由此展開,反映出古人的高度適應能力與探索精神。
奧羅斯曼尼考古隊成員 祖尼加:「這項發現無疑為古人類走出非洲的擴散過程帶來更多線索。加上德馬尼西遺址,這兩處發現能讓我們更深入了解直立人的活動方式、演化歷程以及身體特徵。」
來到歐洲西部,在英格蘭伯克郡,庫克漢修道院墓地出土的骨骸顯示,當時多數人曾罹患嚴重癌症,推測修道院可能曾是照護病人的中心。河畔的村落與繁忙的水車遺跡,也描繪出中世紀社區的日常生活與勞動景象,呈現人類社會組織與生活細節的真實面貌。
雷丁大學田野考古部門主管 海耶斯:「這裡看起來應該是一座建築的遺跡,可以看到有一道牆由此延伸,再往四周圍合,最後形成一個方形的結構。」
而遠在西班牙阿塔普爾卡山的「瞭望台洞穴」,則保存了距今5600年的極端行為證據。切割、敲打等痕跡清晰留在骨骼上,揭示古人類曾經食用同類的腦、骨髓與手指,呈現生存與暴力交織的史實,也反映人類在資源匱乏情境下的行為模式。
研究主持人 薩拉迪耶:「我們也在挖出的骨骼上發現了咬痕,人類的咬痕,因此毫無疑問,這些人確實是被其他人類吃掉的。」
在瞭望台洞穴,牙齒與骨骼清楚記錄了古人的食人行為,也顯示人類自古以來兼具暴力與合作的雙面性。這些遺跡不僅呈現史前生活的艱辛,也啟示現代社會對文明、倫理與生存的多重思考,反映歷史與人性的深層連結。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