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北捷年輕人「做了我不敢做的事」被讚爆,美女醫師憂心女兒:有時候「正義」這件事帶來的傷害超過想像

媽媽寶寶

更新於 10月02日07:48 • 發布於 10月02日07:47

但老實說,如果主角換成自己,你會動手嗎?又或者自認倒楣算了?網路陷入一片正反論戰。

他做了大家不敢做的事

美女醫師王姿允表示,她看了最中肯的留言其實是:「看到一個欺負孕婦小孩的老人被踹一腳,我心裡覺得很爽,因為『她做了我不敢做的事。』」


是的,我很同意,但我心中叫好跟我在網路上說「幹得好」是兩回事。
我們不會私刑正義,不會去「教訓」老巨嬰,不敢做不是因為我們打不過她,也不是因為我們認同她,而是因為我們有被社會化,我們懂得風險評估,我們知道如果老人真的出了事,被關幾年完全不值得。
所以一堆人當然可以隔岸觀火,在網路上說「踹得好、踹得痛快」,因為出了事反正被關的不是你。
我不會拍手叫好,是因為我是路人,如果黑髮年輕人是我的孩子,我會捏一把冷汗,慶幸老人還活蹦亂跳,不會說我兒替天行道,因為我不知道下個覺得自己替天行道的人,會不會一個不慎,在教訓老人中就發生憾事。
這位年輕人當下的一腳,應該不是在他知道這個老人過去做的事情而做的,所以他不是在執行正義,不是什麼為了孕婦小孩而踹,其實就是為了自己而踹的。
沒出事罰錢還好,出了事被關幾年,就算被網路鄉民捧為英雄幾天,值得嗎?

背後代價需要被考慮

王姿允列舉了另一則因受不了挑釁而動手的年輕人,導致老人致死的新聞。


覺得老人挑釁而動手,老人真的不耐打就走了的新聞時有所聞,我昨天的文章沒有認同那個甩袋阿嬤,只是比起狠踹她一腳,我可能會讓她去警察局。
就像我看到不聽勸很灰、父母又不管的小孩,我不會狠踹小孩一腳,而是報警處理。
為什麼這麼感慨,就是因為我是為人母親,我有個正義感爆棚又比同年力大如牛的女兒,我真的很怕她路見不平「教訓」挑釁他人的人,會導致對方重傷(我沒在開玩笑)……
所以我都會跟她們說,對方再怎麼欠揍,都不是妳可以動手的理由,妳可以告他,你可以報警,但不是用拳頭教訓他。

如果今天我的孩子是為了救其他人奮不顧身,我會為他覺得驕傲,但如果我的孩子是為了教訓其他人而身陷囹圄,我會覺得非常不值得。
血氣方剛傷人致s的青少年們,有多少都是舉著自認為正義的大旗?大家可看看李奧納多的新電影「一戰再戰」,就會知道自認為的「正義」這件事帶來的傷害,有時超過我們的想像。

網:別為了垃圾人搭上自己

不少媽媽網友認同醫師想法:「感覺社會越來越崇尚暴力,阿嬤當然78又沒品,但正當防衛和過度是兩回事,阿嬤如果這一腳撞頭掛了,可能要賠錢加坐牢,最衰的還是當事人阿!」
「大家都知道老婆婆的行為不對、但在這個社會上沒有事情是絕對對或不對的, 書上寫的、學校教的都是死的,在社會上頭腦就是要變通、學會控制情緒才是一個成熟年輕人該做的。」
「理解並認同妳的想法,動手動腳當然不對,身為路人也當然覺得解氣。這件事希望可以引發更多正面討論,從個人到社會層面,都是值得學習的課題!」
「在脆上看到很多人拍手叫好,我們很多司法人員真的很頭痛啊…..」、「老人不經踢,三天後死掉也算在你頭上」、「永遠要去評估做的事情帶來的後果。」
大家覺得呢?歡迎一起分享看法。
本文由【王姿允】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博愛座惹議!醫師呼籲:讓座不該是勒索,應全面取消博愛座!
從捷運「無影腳」事件看如何教孩子面對欺凌,親子專家授4階段陪伴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高鐵每天超過2千空位被浪費! 11/10新制「提早1小時搭車先換票」

自由電子報
02

健保補充保費挨轟 石崇良親上火線:改革是為了公平非「搶錢」

自由電子報
03

熬夜恐發生猝死!專家曝「4警訊」:許多人以為只是小毛病

鏡報
04

租屋養老遭拒!台中75歲長者「找40間租屋」全碰壁…房東聽年齡秒拒絕

三立新聞網
05

鳳凰颱風最快「下週一發海警」!北轉逼近台灣 氣象署:3地區下到發紫

三立新聞網
06

氣象署發布「中度磁暴」警示 明日5時起影響約33小時

台視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