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近視率飆破9成!醫師曝「4大控制方法」
[NOWnews今日新聞] 兒童近視盛行率攀升,2017年數據顯示,7歲學童近視率25%,12歲高達77%,15至18歲青少年更超過9成;醫師說,若惡化為高度近視,恐引發白內障、青光眼及視網膜剝離等,為此醫界已歸納出常用4大控制方案,包括長效型散瞳劑、角膜塑型片、近視控制軟式日拋隱形眼鏡與周邊離焦眼鏡,孩子宜及早評估、採用。
成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賴奕雯表示,近視控制應從兒童期著手。近視與年齡、遺傳、用眼習慣及戶外活動時間等息息相關,每日使用電子產品超過30~60分鐘,便會顯著提高近視和高度近視風險,應及早建立良好習慣,包括每天戶外活動至少2小時,近距離用眼每30分鐘休息一次,並維持35~45公分閱讀距離。
針對4大近視控制方式,賴奕雯說明如下:
■長效型散瞳劑(阿托品眼藥水)。已有數十年臨床使用經驗,濃度愈高,效果愈好,但注意高濃度恐導致畏光、近距離模糊,低濃度則效果因人而異。
■角膜塑型片(OK鏡)。白天不必使用,夜間戴上硬式隱形眼鏡可暫時改變角膜形狀,有效延緩度數加深,但須正確配戴、清潔,並定期追蹤以防角膜感染。
■近視控制軟式日拋隱形眼鏡。鏡片設計離焦控制環,可抑制近視進展,建議每日配戴10~15小時、每週至少6天,適應期短且免清潔保養。
■周邊離焦眼鏡(兒控鏡片)。透過中心聚焦與周邊微透鏡製造離焦,達到控制效果,不過研究時間較短,實證略遜於前3種方式,需醫師評估。
賴奕雯指出,台灣眼科學教授學術醫學會、亞太近視病管理論壇於2025年共同聲明,指6歲以上兒童若散瞳後等效球面度數達-0.25D以上,醫師即可考慮個別化干預評估,家長應定期帶孩子進行視力與屈光檢查,配合正確用眼習慣,才能守護孩子的清晰「視」界。
資料來源:成大醫院眼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