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綠地與心理健康:樹木如何成為最佳的天然療癒處方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壓力、焦慮與失眠已成為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困擾。有研究指出,接觸綠地可能有助於減輕心理壓力、改善情緒,並可能降低焦慮與憂鬱風險。樹木不僅具有景觀與環保價值,也可能對心理健康產生正面影響。
由江明駿於 2016 年創立的「藝樹人工作室」,近年更將加拿大專業樹木管理經驗引入台灣,透過正確養護,讓城市綠地發揮潛在的心理支持與環境調節功能。
樹木與心理健康的關聯
國際多項研究發現,綠地環境可能有助於:
- 減少壓力荷爾蒙分泌
- 幫助情緒穩定與提升專注力
- 有助於降低壓力與焦慮情緒
對生活在高壓都市中的居民而言,與自然接觸已被視為「日常保健」的一環。這也說明,良好的城市綠地規劃與養護,不僅是環境議題,更與公共健康緊密相關。
台灣的挑戰:樹木多、專業少
雖然台灣城市的綠覆率並不低,但卻潛藏以下隱憂:
- 過度修剪:因錯誤操作導致樹木衰敗,失去遮蔭與生態價值。
- 專業不足:都市綠地缺乏正確規劃,難以發揮對居民健康的正面影響。
- 公共安全隱憂:颱風季常見倒樹事故,不僅威脅安全,也讓民眾對綠地產生恐懼與心理壓力。
專家提醒,若沒有長期且專業的管理,都市綠地可能反而成為心理負擔,而非健康支持的力量。
圖說:藝樹人團隊在台灣進行專業樹木修護,讓都市綠地成為守護居民心理健康的屏障。
藝樹人工作室的實踐
秉持「敬樹,敬自然」的理念,藝樹人工作室將加拿大專業樹木技術與在地需求結合,推動多面向的實踐:
- 正確養護:保留健康枝葉與樹形,提供舒適綠蔭與安全環境。
- 環境教育:推廣市民理解樹木與心理健康的關聯,提升健康意識。
- 安全守護:降低倒樹風險,讓居民在綠地中安心休憩。
江明駿表示:「樹木不是冰冷的設施,而是影響人心的生命體。正確的管理,不僅能守護環境,更能守護我們的心理健康。」
對都市居民而言,森林與綠地不僅是景觀,更是減壓、療癒與提升生活品質的天然良方。未來,若能透過專業管理與社會重視,都市森林被認為可提供情緒舒緩與心理支持的環境,有機會成為現代人生活品質提升的關鍵要素之一。
快速摘要
- 樹木對心理健康:降低焦慮、壓力,提升專注力。
- 台灣現況:過度修剪與缺乏專業,削弱綠地健康效益。
- 藝樹人差異:導入加拿大專業技術,強調「敬樹,敬自然」。
- 社會呼籲:重視都市綠地管理,讓每個人都能從自然中獲得療癒。
免責聲明:本文為都市環境與心理健康之一般性資訊整理與案例分享,非醫療建議或診斷依據,亦不代表任何特定治療效果。若有情緒困擾或相關症狀,建議尋求專業心理諮詢或醫療協助。
延伸閱讀
・藝樹人工作室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