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大阪世博近尾聲……台灣館夯爆排4小時 日男為「這原因」進館造訪逾百次

CTWANT

更新於 7小時前 • 發布於 9小時前 • 中國時報蔡明亘
TECH WORLD館生命劇場。(圖/中時記者蔡明亘攝)

大阪世博會閉幕倒數,台灣館「TECH WORLD館」人氣爆棚,9月下旬每日上午10時前就湧現破前人排隊,需排3至4小時才能入館,更因館方在不同時段會隨機發放8款伴手禮引發熱議,一名日本男子更瘋狂進場117次,只為集齊8款台灣館限定小禮。

TECH WORLD館人氣夯,入場參觀需排隊3至4小時。(圖/中時記者蔡明亘攝)

台灣館「TECH WORLD館」由玉山數位科技株式會社打造,全館以「連結世界 共創未來美好生活」為策展理念,規畫生命、自然、未來3大劇場,展現共好精神。

TECH WORLD館以「連結世界 共創未來美好生活」為策展理念。(圖/中時記者蔡明亘攝)

TECH WORLD館長邱揮立表示,生命劇場是談人與人共好,自然劇場展現人與自然共好,未來劇場強調未來生活若要更好離不開科技,從半導體供應鏈談起,介紹台灣在全球的貢獻與價值,但全球供應鏈非單一國家或社會可完成,國家與國家要共好,社會與社會也共好,未來社會才能更好。

TECH WORLD館生命劇場。(圖/中時記者蔡明亘攝)

邱揮立說,世博會主辦統計,日本人以外的外國人,約占大會參觀人數的2至3成,TECH WORLD館則有3至4成為日本人以外的外國人,截至9月下旬,館內、商店與活動區已累計80萬至90萬人次參觀,館內容量約4500至5000人,每月參觀人數還在持續成長約1至2成,一定能達成破百萬人次目標。

TECH WORLD館長邱揮立。(圖/中時記者蔡明亘攝)

TECH WORLD館為世博園區內少數發放伴手禮的場館,在參展民眾間引發熱議。邱揮立提到,台灣人非常好客,這次特別準備8款來館伴手禮,包括袋子、毛巾、行李吊牌等,每天不同時段隨機發放,甚至有遊客在入館前還會先打聽今天發哪一款才決定要不要排隊。

TECH WORLD館自然劇場。(圖/中時記者蔡明亘攝)
TECH WORLD館以「連結世界 共創未來美好生活」為策展理念。(圖/中時記者蔡明亘攝)

邱揮立也說,一名世博愛好者的日本男子,購買通票,為了蒐集8款TECH WORLD館的伴手禮,期間瘋狂造訪超過117次。

TECH WORLD館人氣也搶進世博前五名,邱揮立指出,每屆世博都是尾聲倒數愈來愈熱門壅擠,目前園內排隊最熱門約有5至6個館,參觀者都有目標性,入園後會最先衝到最想參觀的館,早上10點就排隊排滿還超出排隊區域,非常不容易,而根據日本X平台統計,日本人來世博,最夯話題為大屋根,日本館、關西地區聯合館、法國館次之,第五名就是TECH WORLD館。

TECH WORLD館未來劇場。(圖/中時記者蔡明亘攝)

TECH WORLD館也以蘭花奈米噴染技術進行國際交流,致贈國旗噴染蘭花給友好國家,保存期限可達2個月。今年8月8日更舉辦台灣館日,邀請80多國、200至300人參加,展現台灣對外交流能量。

TECH WORLD館也以蘭花奈米噴染技術進行國際交流。(圖/中時記者蔡明亘攝)

邱揮立提及,1972年後台灣不是世博會員國,參加須獲主辦單位邀請,2010年的世博是相隔40年後再度參與,這次2025年透過日方邀請,是相隔15年登上世博舞台。

大阪世博會環繞園區的大屋根,為今年世博標誌性建築。(圖/中時記者蔡明亘攝)

針對TECH WORLD館閉幕後規畫?邱揮立說,要看台灣社會情況,目前還沒有正式討論,日本方面也正針對大屋根是否保留引起話題,目前較大主流意見是部分保留,留下10分之1,就像每屆世博都會在當地留下標誌性建築。

大阪世博會環繞園區的大屋根,為今年世博標誌性建築。(圖/中時記者蔡明亘攝)

延伸閱讀

看更多CTWANT報導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連假出遊大補帖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重大災情 《BBC》分析5大原因

EBC 東森新聞
02

苗栗晚間爆巨響!通霄電廠120米高煙囪「砍樹」放倒 震撼連環照曝光

自由電子報
03

超過3萬「鏟子超人」動身花蓮光復救災 台鐵曝車廂內最暖印記

CTWANT
04

13隻狗寶寶深夜「集體越獄」萌萌亂竄 真相令人鼻酸:思念孩子的狗媽媽找來了

CTWANT
05

熱血志工曝8點實戰經驗:鏟子不用帶 穿可綁式長筒雨靴

壹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