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費「每小時300元」比餐費還貴! 上班族嘆:停不起車
都會區有多處民營停車場假日收費無上限,消費者抱怨到商圈用餐2小時,停車費比吃餐費還貴,甚至有民營停車場每小時收300元;近年地方政府針對熱門路段調整差別費率與累進費率,也帶動周邊民營停車場同步調漲。上班族抱怨,「1年就漲近3成,感覺自己從買不起房變成停不起車。」
北市議員洪婉臻指出,全市領有停車場登記證的民營停車場共1338場,其中高達580場每小時收費破百元,比例約43%,形同哄抬。
台南赤崁樓周邊停車場單日收費曾高達1920元、甚至2400元,引民怨;雖然部分業者後來降價,但交通局統計,台南仍有18處停車場每小時收費100至120元。
全台都會區停車費飆升,停車位不足是關鍵。北市停管處指出,汽車停車位供給25萬2355格、需求24萬6612格,需供比約0.98,但熱門商圈仍「一位難求」,原因包括分布不均、短停成本高、部分車位限用,以及尖峰時段集中需求。
台中、台南雖無完整統計,但民眾抱怨「停車一位難求」、民營停車場收費飆升情況頻傳,顯示全台都會區普遍面臨供需失衡與短停成本高等問題。
除收費節節攀升,無收費上限、無緩衝計費都使開車族詬病。中市議員林祈烽指出,停1分鐘也以30分鐘或1小時計費,更有消費者抱怨進了停車場發現無車位,仍須繳費才能出場;南市議員林依婷認為,缺少免費緩衝時間,短停成本過高,讓民眾寧可冒險違停,造成交通亂象與安全隱憂。
中市議員陳俞融建議,中市府應優先檢視現有市地,增設公立停車場,並在下班及假日開放學校與市府機關停車空間;林祈烽建議按分計費,林依婷則要南市府介入民營停車場收費管理,建立合理緩衝與標準化收費。議員陳宥丞建議透過大眾運輸改善整體交通需求。
台中市府指出,提出多項對策應對,包括民營停車場須申報收費標準,若未明示或超收,最高罰1萬5000元甚至廢止登記,同時推動「非現金支付15分鐘計費機制」,目前在一中、公益、新光遠百等商圈共131格試辦,避免短停被整時計費。
北市交通局除積極興闢都市計畫停車場用地,也篩選符合多目標使用規定的公設用地附建停車場,新建案則要求設置足夠停車空間,並加強停車需求管理與大眾運輸建設。
南市交通局則增加南區水萍塭地下停車場車位,並規畫赤崁園區成功國小地下停車場,以紓解古蹟周邊停車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