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公會建議 開放3類給付直接入安養信託帳戶
信託公會發布新聞稿指出,建議勞動部、銓敘部、國防部、教育部、衛福部、農業部、退輔會等政府部會修正規定或函釋,讓民眾可自行選擇,是否將退休金、國民年金、福利津貼等款項,直接匯入以本人為委託人兼受益人的個人安養信託帳戶。
為因應超高齡社會來臨,政府積極建構社會安全網,提供各類退休撫卹與社福給付,做為民眾退休資產儲備。不過,民眾領取各類給付後皆自行管理,如未能妥善管理,恐難以確保所領取的給付用在自己的身上。
為讓民眾能將相關給付或請領金額直接撥入個人信託專戶,避免高齡退休者發生失智失能時,財產遭人詐騙、侵占或移作他用,以及配合高齡退休者人身照顧的需求,立委王旭正辦公室於本年10月初曾召開公聽會聽取各部會意見,信託公會續於10月31日邀集各部會代表以及信託業者舉辦研討會,介紹現行相關主管機關定期給付退休撫恤金類、國民年金類及社會福利津貼類等款項之法源與申請作業,並就相關匯款作業與信託結合提供法律與實務上釋疑供各部會代表與信託業參考。
童政彰:鼓勵安養信託,防範高齡詐騙
金管會銀行局局長童政彰於研討會上表示,政府相關部會已建立退休金、國民年金、撫恤金等各項社會保險與福利制度,提供高齡者基本的經濟支撐,然而,國人平均壽命持續延長,隨之而來的失能、失智、重大疾病與意外風險也同步提高,尤其高齡者因判斷力下降,往往成為金融犯罪的主要對象。為協助高齡者財產保護及生活照護,滿足高齡社會的實際需求,金管會持續鼓勵信託業者積極發展結合安養照護功能的安養信託商品,讓信託制度可作為連結財產運用及社會福利與照顧服務的重要機制。
信託公會秘書長呂蕙容表示,現行相關主管機關就定期給付之退休撫恤金類、國民年金類及社會福利津貼類等款項,民眾就其所請領之款項僅能約定存(匯)入以請領人個人名義開立之一般銀行帳戶,再由民眾自行辦理信託,恐讓高齡者/失智者所請領之款項產生斷點,如有未及交付信託而被侵佔、詐騙而無法用於自身之風險。
信託公會建議相關主管機關修正相關規定或函釋,增訂民眾向主管機關申請前項定期給付類型時,得檢附相關信託契約向所轄主管機關申請存(匯)入以本人為委託人兼受益人之個人安養信託帳戶,以確保相關退休資金能專款專用保障民眾資產的安全,並可透過安養信託協助生活給付,以提升財務保障與退休後生活品質。
呂蕙容:3類給付入信託專戶,毋須修法
呂蕙容提到,在毋需修法的前提下,建議相關主管機關修正相關規定或函釋,提供民眾向主管機關申請存(匯)入以本人為委託人兼受益人之個人安養信託帳戶的管道,而民眾自己所儲存的資金也可一併存入信託專戶,由受託機構按照民眾所想要的方式依信託契約管理,彙總管理並充分運用退休資產。(推薦閱讀)預開型安養信託 8家讓利給民眾的銀行在這裡
例如:每月撥付定額生活費供自己所用、支付安養機構或長照看護養護費用,代為支付水電費、稅金等,以確保相關退休資金能專款專用保障民眾資產的安全,並可透過安養信託協助生活給付,以提升財務保障與退休後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