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鳳凰颱風估今生成!3可能路徑曝 專家:恐達強颱等級

CTWANT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 蔡斯媛
熱帶性低氣壓「TD29」可能在今日增強為今年第26號颱風「鳳凰」。(圖/中央氣象署)

熱帶性低氣壓「TD29」今晨(5日)2時中心位置在北緯8.4度、東經143.0 度,以每小時8公里速度向北北西進行。氣象專家林得恩,評估「TD29」今日就會增強為今年第26號颱風「鳳凰」,並推測「準鳳凰」未來3條可能路徑;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則感嘆,「只能說,大家真的辛苦了。」

氣象專家林得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撰文道,熱帶性低氣壓「TD29」,由於所處及未來可能到達海域的環境條件,相當支持其繼續發展下去,評估今日就會增強為今年西北太平洋第26號颱風「鳳凰」,而「準鳳凰」將循環境駛流場的導引,繼續向西北方向前進,目前評估「準鳳凰」未來的3條可能路徑。

林得恩提到,第1條路徑預估是,因太平洋高壓在未來幾天明顯東退,加上北方冷氣團勢力也尚未南下,導致「準鳳凰」在一過東經130度就提早北轉,以拋物線方式來到日本南方海域,這也是目前對台灣影響最小的一條路徑。

針對第2條路徑,林得恩指出,若未來幾天北方槽線來不及到達,太平洋高壓勢力變化不大,加上北方冷氣團勢力也尚未明確南下,使得「準鳳凰」颱風有可能在接近菲島北部陸地前就開始北轉,並沿著台灣東部外海向北移動,颱風中心會非常靠近東部陸地,而這是目前對台灣影響最大的一條路徑,今晨最新歐洲ECMWF模式模擬的結果就是此類型路徑。

關於第3條路徑,林得恩說到,未來幾天由於太平洋高壓勢力明顯西伸,加上北方槽線高緯度通過,大陸冷氣團勢力還來不及南下,使得「準鳳凰」颱風運動路徑會先從菲島北部陸地通過,進入南海後,才有開始北轉的分量。這也是目前對台灣影響較小的路徑之一,今晨最新美國NCEP模式模擬的結果就是此類型路徑。

最後,林得恩提及,還有1條綜合特殊路徑,就是歐洲EC-AIFS模式模擬的結果路徑,「準鳳凰」颱風運動路徑會先從菲島北部陸地通過,進入南海後,北轉分量才會開始增大,而颱風中心將於台灣南部登陸,東部出海。這也是目前對台灣殺傷力較大的路徑之一。

此外,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表示,昨(4)日晚間最新出爐的 Google DeepMind AI-FNV3 系集預報顯示,當中50個成員少見全員看好「準鳳凰」颱風的發展強度,且一致認為其巔峰可達5級颶風(大於137kts)等級,相當於台灣的「強烈颱風」以上標準。

「觀氣象看天氣」說到,從模式及衛星反演資料來看,目前及未來幾天其所在海域環境仍十分有利發展,且季內震盪(MJO)濕相位也正位在西太平洋,加上「準鳳凰」在登陸菲律賓前,仍有約5至6天的發展時間,因此多數模式認為「準鳳凰」極有可能成為環流龐大、強度高的颱風。

至於對台灣的影響,「觀氣象看天氣」認為仍需密切觀察,目前多數模式初步共識為,前期在強勢副高導引下,將登陸菲律賓呂宋島;之後隨著北方槽線東移、副高減弱,進入南海後將逐漸轉向北至東北,類似2004年「南馬都」颱風。若以目前路徑來看,全台都可能出現明顯降雨,對於部分今年已歷經多次自然災害的地區,更將是新的考驗,但由於時間尚久,「準鳳凰」路徑變數仍大,民眾可持續關注最新颱風動態。

「觀氣象看天氣」也感嘆,2024年到今年(2025年),過往比較少颱風登陸的西半部,在短短不到2年中,就先後歷經「山陀兒」、「天兔」(近海就暴斃)、「丹娜絲」,現在可能又有「鳳凰」靠近,「只能說,大家真的辛苦了。」

延伸閱讀

看更多CTWANT報導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學生回憶沒了…曾是潮流地標!「小西門町」淪死城 滿街「出租空店」在地人曝原因

鏡週刊
02

鳳凰將升級中颱 氣象署估10日發布海警

中央通訊社
03

鏡片這樣洗最安全 延長眼鏡壽命!眼鏡行老闆教「正確洗法」

TVBS
04

直擊/黃昏市場湧「買豬肉潮」!店家曝每斤貴10元跑不掉

三立新聞網
05

營養午餐出現「泡麵蒸蛋」學生傻眼 校方回應了:滿意度九成

三立新聞網
06

不是鳳梨酥!外媒點名「台灣1零食」不普通:送禮好選擇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