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心理治療師列出12個「應該停止對孩子做的事」,別以「感恩」為理由綁架孩子

媽媽寶寶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1月03日10:25

「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他們需要的是安全的養育。」兒童創傷治療師摩根近日在Instagram上分享父母應該停止的12種行為。並提出呼籲,為人父母的關鍵不在完美,而在覺察。

情緒失控,是家庭安全感的破口

波梅爾斯提醒,許多父母在下班後情緒緊繃,容易將壓力轉向孩子。她呼籲家長避免以下行為:

  • 一下班就對孩子大吼大叫。
  • 用冷戰懲罰家人。
  • 用大聲或具威脅性的語氣叫醒孩子。

摩根提到,當孩子在高壓環境下長大,神經系統會長期處於警戒狀態,導致焦慮、過度防衛,甚至成年後仍難以信任他人。

親子教養

偏心、自責、拒絕道歉的父母

情感操控與偏愛同樣具破壞力。波梅爾斯指出,以下幾種互動最容易讓孩子自我懷疑:

  • 明顯偏袒其中一位孩子。
  • 當孩子表達難過時,轉而責怪自己(如:「看來我真是糟糕的媽媽」)。
  • 以「我是家長」為由拒絕道歉。她強調,道歉不會削弱權威,反而教會孩子「責任」與「修復關係」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為什麼父母這麼努力,還是在教養路上屢屢挫敗?藏在「我是為你好」下的兩種無形壓力,讓孩子喘不過氣

親子教養

孩子不是家長的情緒出口

根據美國藥物濫用與心理健康服務管理局的統計,三分之二的孩子在16歲前至少經歷過一次心理創傷。波梅爾斯表示,許多創傷並非源於重大事件,而是長期累積的小型壓迫:

  • 讓全家為父母的壞情緒「如履薄冰」。
  • 對另一半的錯誤視而不見,未保護孩子。
  • 將孩子當成情緒依靠或傾訴對象。
  • 因「世界不公平」而認為自己可以對孩子不公平。
親子教養

停止以「感恩」為理由綁架孩子

在最後兩點中,波梅爾斯特別提到心理界常見的家庭權力失衡。

  • 把孩子視為自己的延伸,剝奪他們獨立的情緒與選擇。
  • 要求孩子感激父母提供的生活。

她說:「養育是責任,不是交換。孩子不該因為活著就感到虧欠。」她同時強調,99.9%的父母都是出於好意,但若不覺察自己的情緒投射,善意也可能成為壓力。

波梅爾斯只要願意調整、學習,家庭氛圍就能改變。安全的親子關係,是培養孩子自尊、韌性與信任感的根基。正如她所言:「父母的任務不是讓孩子避免所有痛苦,而是讓他們知道,即使痛苦發生,也依然被愛。」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Morgan Pommells(@morganpommells)分享的貼文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這都是為你好!」孩子需要的到底是父母想要的,還是自己想要的?心理師教你這樣思考
對孩子吼叫的危害與性虐待或身體虐待一樣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高鐵每天超過2千空位被浪費! 11/10新制「提早1小時搭車先換票」

自由電子報
02

健保補充保費挨轟 石崇良親上火線:改革是為了公平非「搶錢」

自由電子報
03

熬夜恐發生猝死!專家曝「4警訊」:許多人以為只是小毛病

鏡報
04

租屋養老遭拒!台中75歲長者「找40間租屋」全碰壁…房東聽年齡秒拒絕

三立新聞網
05

鳳凰颱風最快「下週一發海警」!北轉逼近台灣 氣象署:3地區下到發紫

三立新聞網
06

氣象署發布「中度磁暴」警示 明日5時起影響約33小時

台視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