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誠新財務危機重挫光電業,呼籲政府解套,農業部、能源署:堅守漁電共生原則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6月25日09:33 • 發布於 06月24日16:01 • 上下游新聞

(續前文)光電業界廣為流傳一句話,「大到不能倒」,亦即,因政府亟需發展綠電填補能源缺口,光電業者只要做到夠大,政府為了保住發電量、也為保護銀行不發生呆帳,會優先維護大型能源公司,從融資角度而言,做大案場也有利於吸引投資人。

這句話也精準描述漁電業界普遍現象─優先衝刺規模,一切以開發土地面積優先。但是當全國最大漁電業者─誠新公司面臨財務危機,其後續發展或許將為這句話寫下新的註解。

誠新綠能位於嘉義義竹官順村、官和村案場,目前已轉售同業。(攝影/林吉洋)

漁電專家:光電「先做大再養殖」,本末倒置

全國漁電霸主誠新企業,開發面積近一千公頃,因未達漁業養殖要求,無法取得發電許可,爆發財務危機,多處工程業已停擺。

漁電共生專家葉信利指出,漁電案場最大的問題在於養殖能量跟不上案場開發度,而這也是業界普遍的問題。他說明,漁電會分成上構跟下構兩單位,上面管發電售電,一直很穩定,但下面養殖部門養不出來。

葉信利坦言,檯面上有些喊得出名字的大公司,養殖示範場還沒把技術做成熟,就先一直蓋新場,當案場設計不符使用,後續不斷修改,反覆拉長技術摸索期。他舉例,某某案場一開始宣傳很大,後來養殖碰到瓶頸,頻繁更換管理團隊,就變成訓練場,「這種現象並不好」。

葉信利觀察,從漁電案場快速增加可以看到漁電發展扭曲現象,業界有某一部分業者專做 EPC 太陽光電系統總承包(Engineering 設計、Procurement 採購、Construction 施工),「案場蓋越多賺越多,但是蓋好這麼多案場,養殖能量能否跟上?沒有跟上的話,這些案場拿不到二階許可,就變成一堆爛攤子。」

誠新案場內部目前大部分屬停止施工狀態。(攝影/林吉洋)

開發商:漁電意外掀開政府遮羞布

對漁電業界而言,誠新案猶如一記重拳,一位大型漁電開發商周先生表示,目前業界對政府的信心確實非常低落,「外資能退就退,新的投資也瞄準其他市場,銀行業這兩年也逐漸縮手,不敢貸款,主要原因就是政策動向不明,專案大幅延長看不到終點。」

他說,當年政府之所以要求農漁部門釋出土地,主因在於農漁人口老化,也為了替光電找地,在考量不要變更土地前提下,啟動漁電共生,卻不經意揭開政府長期忽視農漁部門的「遮羞布」─農業部在政府內部只是「用補助換選票」的單位,在能源商進場後,外界突然拿放大鏡檢視政策、養殖成效,這是給能源業者的強加之罪。

對周先生來說,農政單位對漁電業者的監管,更大意義是出於自保,「(漁電)做好,是能源單位受獎,被檢調傳喚時卻是自己受罪」,為了避免被究責,有些承辦人索性不作為,而壓力過大就是申請轉調,等到繼任者就位,廠商只好又從頭來過。

周先生感嘆,台南漁電發展現在「腹背受敵」,背後有重重政治議題與派系角力,當局認為全盤翻出來會「茲事體大」,乾脆放生不管,讓基層成為「無政府真空狀態」。此外,輿論也對漁電共生不友善,他盼望外界能持平看待,給漁電共生一個證明可行的機會,「如果是一個返鄉青年熱血投入漁業,是否還會用放大鏡來檢視批判?」他反問記者。

業界批評:農業部只有要求,未提供輔導

業界人士莊先生從事漁電開發顧問,他指出,漁電共生案場依據開發階段不同,會有不同價格,但同樣得以在業界交易買賣而具有流通性,若無法償還貸款,也會成為銀行的資產,也因此光電案場具有一定金融商品性質。

然而誠新的問題在於,雖坐擁大規模案廠,但為求快速發展節省時間與成本,漁電共生案場設計存在問題,未來可能要更多資源去改善養殖環境,讓其他公司不敢輕易接手,導致誠新的財務危機孤立無援。

莊先生批評,誠新固然有擴張過快的問題,但養殖事實不足不能單批業者。他認為農業部並未提供輔導,只是不斷疊加新規,「要求監控、要求生產履歷」等等,連漁電共生案場建置規範都沒有提供,水產試驗所卻連基本蝦苗疫病也束手無策,只要求最末端必須有七成實績,這種做法對業者並不公平。

他認為業界已有悲觀看法,如果本案不救,形同是對漁電共生政策「斬首」。農電共生曾有一百多廠違規假種田遭廢止或留校察看,農業部最終仍成立小組做輔導改善,如今誠新面臨困境,以供電穩定及業界信心著想,政府應該要出手幫忙解套。

嘉義義竹官順官和村誠新案場,當地漁民估計面積廣達 300 公頃,該案場已轉售。(攝影/林吉洋)

養協:漁電應以養殖者為核心,但政策鎖定土地優先,錯失先機

針對漁電界說法,中華民國養殖協會執行長侯彥隆表示,「漁電共生以養殖為本」,每一塊土地都有其條件,養殖的技術跟可能性都在養殖者身上,漁電共生的成功關鍵應該是找現有養殖者合作,但電商卻只想擴充土地,養殖戶被迫離開。

侯彥隆表示,許多金融機構聯貸放款給漁電開發商,卻不太了解漁電的風險,他受金融機構委託講習時,就強調必須注意案場是否合適養殖。早期許多業者搶佔的土地,多半非理想養殖區域,養殖講究風土水源,水源有好有壞,沒有人比既有養殖戶更熟悉當地環境,無奈業界過度輕忽。

農業部:兩階段容許審查是既有規定,關鍵在規範台電併網資格

面對業界認為,農業部應當適採取「彈性作法」以提振業界信心,農業部資源永續司副司長黃新達表示,漁電共生絕對沒有「大到不能倒」這件事。

他說,2014年起,政府容許辦法增設綠能專章,讓農業設施得架設太陽能發電,但是出現了大量假菇寮「假種田真種電」,事件爆發經監察院糾正後,農業部修法,將「屋頂型」農業綠能設施的容許改為兩階段核准,就是為了防堵弊端繼續發生。

在兩階段容許制度下,農地(魚塭)必須先取得第一階段設施容許屋頂設施完工後,必須就農業經營計劃書內容,審查是否合乎計畫與事實,再發給第二階段綠能容許,取得綠能容許才具有正式發電出售資格,相關規範調整也向光電公協會說明,也獲得業界理解。

但過往台電卻不管案場有無取得第二階段容許,就直接同意併網發電,直到農業部跟經濟部會商後,台電才自2025年3月開始修改作法。亦即,問題並不在農業部標準太嚴格,而是過去台電作法讓業者心存僥倖。

在屋頂種電的假菇舍,因不具農業事實被撤銷許可、持續荒廢,吸引攝影師取景,於 2023 年獲得攝影大獎,引發輿論關注農電議題,目前案場已拆除。(上下游特約攝影和風攝於 2020 年 5 月)

能源署:加強監管是正確方向、並無所謂「大到不能倒」

漁電共生推動初期,經濟部要求,地面型漁電更設定須達一定規模(專區開發),讓業者自行投資升壓站以減輕台電建置饋線負擔,如今面對有業者因政策改變而倒下,主管機關能源署怎麼看?

能源署太陽光電組副組長廖士煒認為,無法將誠新的財務危機歸因於政策,漁電推動以來,有許多案場併網後卻仍未達養殖事實,這一部分缺乏把關機制。因此農業部希望經濟部配合落實養殖為主,經濟部也同意這個原則。

廖士煒表示,屋頂型案場必須待取得第二階段綠能容許後,才可併網送電,這是正確的方向,並不會有所謂為保全發電,業者做大就「大到不能倒」的潛規則。

他也表示,誠新開發量體太大,業者應該檢討發展策略,「不能一直開發土地而不做養殖,只想趕快併網。」這種預期明顯與推動漁電共生的目的不同。

漁電共生監管力道加大,業者需遵照規範

在法規明確要求,需要有養殖事實才能售電的前提下,也已影響投資方的看法,部分外資希望分隔清楚,給錢補貼養殖部門以維持養殖事實,避免被撤照。葉信利認為,有些案場的養殖團隊剛起步,願意投入養殖,應該給予鼓勵,「至少比假養殖真種電」要來得好。

他也認為,漁電共生監管養殖的力道越來越大,最新的規範漁電業者必須遵照生產履歷,紀錄並公開所有養殖過程。現在走 EPC 獲利模式的業者會抗議,但他認為從養殖角度而言,產銷履歷是為了食安、透明跟品牌經營,可以提高產值也是對消費者負責。

誠新養殖部門執行放苗作業,但目前誠新只有一場經過認證養殖事實,取得綠能容許。(照片提供 /誠新公司)

二階容許能否放寬?專家:考驗漁電共生

「如果對綠電需求孔急,那麼官方有可能因此彈性調整二階容許嗎?」記者拋出提問,葉信利沉重表示,這即將考驗漁電共生成敗,「究竟要堅持漁電雙贏,還是為了能源改變農業政策?」

他認為這也是政府兩難之處,畢竟 2025 年的綠能目標中,漁電共生曾經被賦予 4.4GW 的發電期待,然而至今他推估,可能連 2 GW 門檻都還沒跨過。

就他的專業立場,漁電共生養殖為本,這個原則不能放棄,因為這也是當初政府說服漁業界的理由─以綠能資本提升養殖環境設備。對業界而言,「養殖技術管理,有心就可以克服,只看企業、政府跟養殖者能否堅持到最後?」

延伸閱讀:

全國最大漁電霸主出事,誠新案場未養魚爆財務危機,暴露「綠能優先」政策缺失

室內漁電天女散花,免環評土方回填蟑螂多

【空拍調查】破碎的西海岸:農田漁塭光電海 上下游| 上下游新聞

綠能風電光電進入農漁村系列報導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北榮名醫涉詐領逾3377萬!假藉研究貪污遭起訴 台北榮總:零容忍

鏡週刊
02

女子巷口撿到「價值995萬」金條 順手帶回家!挨告辯稱:以為假的

CTWANT
03

快訊/挺韓直播主陳清茂「破獄救柯文哲」籌嘸百萬…咆哮、拍桌嗆銀行員

三立新聞網
04

交保喊卡!柯文哲「還要再想想」柯美蘭:哥哥知道家裡其實沒有7000萬

三立新聞網
05

遭羅智強轟「變了」 黃暐瀚認了這件事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