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丹娜絲颱風 0729》安置、重建需雙軌並進,市府應確實盤點需求,讓資源精準到位(災後 23 天)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7月29日23:19 • 發布於 07月29日13:27 • 上下游新聞

丹娜絲颱風過後,嘉南地區有 2.3 萬房屋屋頂受損,近日大雨讓居民只能在危屋中苦撐。外界呼籲需儘速啟動安置,例如將貨櫃屋拉到受災農村,讓長者就地安置。但在地議員坦言,安置黃金期已錯過,訂製貨櫃屋也得排隊,若中央政府能協調公共工程工班入駐,即可加速完成重建。

在地女農陳映蓉建議,市府應立即啟動災害狀況盤點、實際需求盤點、民生設施盤點,並將受災戶依損壞程度進行分類,讓資源更精準到位,把力氣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丹娜絲颱風損毀許多老屋屋頂,災民在漏雨屋中苦撐。(攝影/陳世昌)

錯過安置黃金期 籲社會局精準調查、中央動員工班

李宗翰直言,風災發生後未即時安置,如今多數災戶已陸續投入修繕,即使屋內仍在漏水,長者也不願離開,「他們要緊盯著修繕進度、或是擔心錯過來修繕的人」。

他舉後壁地區為例,有獨居老人屋頂全毀,仍拒絕被安置,「即便帆布蓋不住,他們也要住在自己家」。他認為政府應尊重災民意願,但也指出,若能更早啟動安置,情況或許不至於如此。

李宗翰進一步指出,現階段許多協助修屋與安置的行動由慈濟承擔,但慈濟並非只是接手社會局給的名單就直接執行,而是會逐戶訪談、調查個別狀況,瞭解災民是否能依親、是否急需修繕或搬遷,再進行分類與處理,先援助最需要的對象,「這才是資源有效利用,也才是真正能幫到人的方法。」

李宗翰強調,這樣的調查與分類,理應由社會局負責,不該依賴民間慈善單位。

陳勝碧家的屋頂雖蓋上帆布,但風吹後帆布已經移位,昨日大雨讓家中再度積水。(攝影/楊語芸)

貨櫃屋議員主張加快修屋才實際

針對災後是否可用貨櫃屋就地安置長者的構想,台南市議員李宗翰認為,此舉雖值得納入未來災防準備,但在制度尚未建立前貿然推動,反而可能讓市府面臨更多棘手問題。例如,貨櫃屋內發生意外,責任歸屬難以釐清;若借用期滿卻不歸還,又該如何處理?更現實的是,即使把貨櫃屋吊到門口,長輩們可能仍不願搬入。

李宗翰指出,目前確實有熱心企業免費借用貨櫃屋給災民,但若要訂購更多貨櫃屋,尚需等待一、兩個月,他直言:「可能等到貨櫃屋來了,屋頂也修好了。」因此最務實的方式是儘速協助房屋修繕,想辦法處理工班人力吃緊與工資、材料飛漲等問題,才能真正解決災民燃眉之急。

台南市議員李宗翰認為,儘速協助房屋修繕才能讓災民恢復正常生活。(攝影/楊語芸)

中央補助無益,應鼓勵民間建設公司工班投入災區

針對當前修繕,缺工缺料等現場亂象,李宗翰直言,中央提供每戶三萬元的上工補助,反而導致工資飆升、施工品質參差,根本無助於災民真正完成修繕。同時也可能讓一些原本不急於修繕,甚至並不需要修繕的住戶,在業者的「勸說」下申請補助,導致資源被錯置。不僅浪費公帑,也可能排擠真正急需協助的災民,延誤他們的修繕時程。

他建議政府暫緩其他公共建設,鼓勵民間建設公司工班投入災區,若企業願意配合,政府也能協助對外宣傳、提升形象,「我相信會有公司願意做,只是現在沒有人去整合這些資源」。李宗翰強調,這些前所未有的嘗試,正是建立災後重建經驗與韌性治理的契機。

貨櫃屋成本合理,關鍵在政府是否盤點需求

根據記者詢價,貨櫃屋多由中古貨櫃改裝,依內裝豪華程度,售價從幾十萬至上百萬元,不過租用的費用大約每月 4000 元,與政府提供的每月 4000 元租金補貼相當,即便加上運費、配電,半年的租金也不到 3.5 萬元,以費用來看,屬於政府可負擔的範圍。

從供應面來看,記者隨機詢問三家業者,就得知目前現成貨櫃屋約有 40 間,追加訂製的交貨期則從一至兩個月不等,甚至有廠商表示可更快供應。關鍵不在貨櫃屋數量,而是政府是否盤點出真正需要安置的災民人數,並主動媒合資源。

貨櫃屋業者也指出,他們僅負責貨櫃屋的生產與運送,至於現場是否有道路可供大卡車通行、是否具備吊掛空間與臨時配電條件,仍需市府或公所先行調查與評估。

不過記者就此詢問社會局,局長郭乃文僅回覆:「此事涉及多個局處,不便代為答覆。」

女農憂災後盤點失靈,籲政府落實分類、整合資源

在地居民也呼籲地方政府盡速盤點災情與需求。台南「洄稻佳里」女農陳映蓉表示,「風災過後,很多村落都還在自力救濟,沒看到人來盤點,也沒人問我們缺什麼。」市府雖宣稱投入大量資源,實際卻未見系統性的盤點與協調作業。

陳映蓉指出,大家都理解市府人力有限,但也正因如此,更需要及早啟動具規模的災情盤點與需求整合,「而不是只靠補助金當唯一回應方式」。她認為災後重建若缺乏整體視野與制度支撐,將導致資源錯配,也讓真正需要幫助的家庭被忽略。

陳映蓉建議,市府應立即啟動三項盤點:災害狀況盤點、實際需求盤點、民生設施盤點,並將受災戶依損壞程度進行分類,「不是要分類人們的痛苦,而是讓資源更精準到位,把力氣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陳映蓉也強調,這並非在責備第一線基層,「很多里長自己就是受災戶,全里都受災,他們已經盡力了」,她認為問題在於整體缺乏制度與協作。她也呼籲政府建立回報與媒合系統,結合民間志工進村協助調查,減輕基層行政負擔,加速復原效率。

「我們需要真正看見那些還沒被看見的災區」,陳映蓉表示,請政府的系統走進社區,走進每一戶有困難的家庭,從掌握實際需求開始,提出符合需求的回應,這才是真正的重建起點。

帆布無法讓災民安然渡過颱風季,政府應加速修繕與安置的腳步。(攝影/陳世昌)

災後第 23 天,指揮所終於成立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 (29)日前往雲嘉南地區勘查災情,並宣布設立「雲嘉南災後復原前進指揮所」。這個本應在丹娜絲颱風剛剛過後、災情最緊急的時候就成立的指揮單位,卻遲至災後第 23 天才正式啟動,引發地方質疑中央反應過慢。

根據記者瞭解,工程會將在新營設置類似「工程服務站」的單位,協助民眾盡快修復破損家園。

延伸閱讀:

丹娜絲 0728》嘉南再降豪雨,帆布撐不住,災後臨時安置刻不容緩(災後 22 天)

丹娜絲颱風 0728》政府應盤點資源,提供貨櫃屋、組合屋等就地安置(災後 22 天)

丹娜絲颱風報導全系列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北榮名醫涉詐領逾3377萬!假藉研究貪污遭起訴 台北榮總:零容忍

鏡週刊
02

女子巷口撿到「價值995萬」金條 順手帶回家!挨告辯稱:以為假的

CTWANT
03

快訊/挺韓直播主陳清茂「破獄救柯文哲」籌嘸百萬…咆哮、拍桌嗆銀行員

三立新聞網
04

交保喊卡!柯文哲「還要再想想」柯美蘭:哥哥知道家裡其實沒有7000萬

三立新聞網
05

遭羅智強轟「變了」 黃暐瀚認了這件事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