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颱風 0729》安置、重建需雙軌並進,市府應確實盤點需求,讓資源精準到位(災後 23 天)
丹娜絲颱風過後,嘉南地區有 2.3 萬房屋屋頂受損,近日大雨讓居民只能在危屋中苦撐。外界呼籲需儘速啟動安置,例如將貨櫃屋拉到受災農村,讓長者就地安置。但在地議員坦言,安置黃金期已錯過,訂製貨櫃屋也得排隊,若中央政府能協調公共工程工班入駐,即可加速完成重建。
在地女農陳映蓉建議,市府應立即啟動災害狀況盤點、實際需求盤點、民生設施盤點,並將受災戶依損壞程度進行分類,讓資源更精準到位,把力氣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錯過安置黃金期 籲社會局精準調查、中央動員工班
李宗翰直言,風災發生後未即時安置,如今多數災戶已陸續投入修繕,即使屋內仍在漏水,長者也不願離開,「他們要緊盯著修繕進度、或是擔心錯過來修繕的人」。
他舉後壁地區為例,有獨居老人屋頂全毀,仍拒絕被安置,「即便帆布蓋不住,他們也要住在自己家」。他認為政府應尊重災民意願,但也指出,若能更早啟動安置,情況或許不至於如此。
李宗翰進一步指出,現階段許多協助修屋與安置的行動由慈濟承擔,但慈濟並非只是接手社會局給的名單就直接執行,而是會逐戶訪談、調查個別狀況,瞭解災民是否能依親、是否急需修繕或搬遷,再進行分類與處理,先援助最需要的對象,「這才是資源有效利用,也才是真正能幫到人的方法。」
李宗翰強調,這樣的調查與分類,理應由社會局負責,不該依賴民間慈善單位。
貨櫃屋議員主張加快修屋才實際
針對災後是否可用貨櫃屋就地安置長者的構想,台南市議員李宗翰認為,此舉雖值得納入未來災防準備,但在制度尚未建立前貿然推動,反而可能讓市府面臨更多棘手問題。例如,貨櫃屋內發生意外,責任歸屬難以釐清;若借用期滿卻不歸還,又該如何處理?更現實的是,即使把貨櫃屋吊到門口,長輩們可能仍不願搬入。
李宗翰指出,目前確實有熱心企業免費借用貨櫃屋給災民,但若要訂購更多貨櫃屋,尚需等待一、兩個月,他直言:「可能等到貨櫃屋來了,屋頂也修好了。」因此最務實的方式是儘速協助房屋修繕,想辦法處理工班人力吃緊與工資、材料飛漲等問題,才能真正解決災民燃眉之急。
中央補助無益,應鼓勵民間建設公司工班投入災區
針對當前修繕,缺工缺料等現場亂象,李宗翰直言,中央提供每戶三萬元的上工補助,反而導致工資飆升、施工品質參差,根本無助於災民真正完成修繕。同時也可能讓一些原本不急於修繕,甚至並不需要修繕的住戶,在業者的「勸說」下申請補助,導致資源被錯置。不僅浪費公帑,也可能排擠真正急需協助的災民,延誤他們的修繕時程。
他建議政府暫緩其他公共建設,鼓勵民間建設公司工班投入災區,若企業願意配合,政府也能協助對外宣傳、提升形象,「我相信會有公司願意做,只是現在沒有人去整合這些資源」。李宗翰強調,這些前所未有的嘗試,正是建立災後重建經驗與韌性治理的契機。
貨櫃屋成本合理,關鍵在政府是否盤點需求
根據記者詢價,貨櫃屋多由中古貨櫃改裝,依內裝豪華程度,售價從幾十萬至上百萬元,不過租用的費用大約每月 4000 元,與政府提供的每月 4000 元租金補貼相當,即便加上運費、配電,半年的租金也不到 3.5 萬元,以費用來看,屬於政府可負擔的範圍。
從供應面來看,記者隨機詢問三家業者,就得知目前現成貨櫃屋約有 40 間,追加訂製的交貨期則從一至兩個月不等,甚至有廠商表示可更快供應。關鍵不在貨櫃屋數量,而是政府是否盤點出真正需要安置的災民人數,並主動媒合資源。
貨櫃屋業者也指出,他們僅負責貨櫃屋的生產與運送,至於現場是否有道路可供大卡車通行、是否具備吊掛空間與臨時配電條件,仍需市府或公所先行調查與評估。
不過記者就此詢問社會局,局長郭乃文僅回覆:「此事涉及多個局處,不便代為答覆。」
女農憂災後盤點失靈,籲政府落實分類、整合資源
在地居民也呼籲地方政府盡速盤點災情與需求。台南「洄稻佳里」女農陳映蓉表示,「風災過後,很多村落都還在自力救濟,沒看到人來盤點,也沒人問我們缺什麼。」市府雖宣稱投入大量資源,實際卻未見系統性的盤點與協調作業。
陳映蓉指出,大家都理解市府人力有限,但也正因如此,更需要及早啟動具規模的災情盤點與需求整合,「而不是只靠補助金當唯一回應方式」。她認為災後重建若缺乏整體視野與制度支撐,將導致資源錯配,也讓真正需要幫助的家庭被忽略。
陳映蓉建議,市府應立即啟動三項盤點:災害狀況盤點、實際需求盤點、民生設施盤點,並將受災戶依損壞程度進行分類,「不是要分類人們的痛苦,而是讓資源更精準到位,把力氣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陳映蓉也強調,這並非在責備第一線基層,「很多里長自己就是受災戶,全里都受災,他們已經盡力了」,她認為問題在於整體缺乏制度與協作。她也呼籲政府建立回報與媒合系統,結合民間志工進村協助調查,減輕基層行政負擔,加速復原效率。
「我們需要真正看見那些還沒被看見的災區」,陳映蓉表示,請政府的系統走進社區,走進每一戶有困難的家庭,從掌握實際需求開始,提出符合需求的回應,這才是真正的重建起點。
災後第 23 天,指揮所終於成立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 (29)日前往雲嘉南地區勘查災情,並宣布設立「雲嘉南災後復原前進指揮所」。這個本應在丹娜絲颱風剛剛過後、災情最緊急的時候就成立的指揮單位,卻遲至災後第 23 天才正式啟動,引發地方質疑中央反應過慢。
根據記者瞭解,工程會將在新營設置類似「工程服務站」的單位,協助民眾盡快修復破損家園。
延伸閱讀:
丹娜絲 0728》嘉南再降豪雨,帆布撐不住,災後臨時安置刻不容緩(災後 22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