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想要加速累積金融資產該怎麼做?經濟評論家:將可運用資金全部投資到1商品

商周財富網

發布於 06月09日01:00 • 山崎元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行業百百種,不是每一行都能讓你領到股票薪酬,但你手上一定有錢,所以必須活用手中的錢!在此種情況下,依然必須善用股票。
增加金錢的方法,其實很簡單,誰都辦得到,只要記住1招就夠了。既然有1招「最好用的方法」,而且無論男女老幼,誰都辦得到,何必花時間去記別招呢。
除此之外,我也會講解股票與資本主義經濟的架構。遊戲規則要記起來。
其實,爸爸我並不喜歡隨便使用「資本主義」這種模糊又八股的說法,在此姑且將「資本主義」定義為「允許生產手段(約等於資本)私有化的經濟模式」。了解「經濟」如何在「人」與「資本」之間產生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你不必理會什麼「〇〇資本主義」或「資本主義經濟末路」的爭議,那些言論多半不正確,跟廢話沒兩樣。
結論先說在前頭:所謂資本主義經濟,就是「願意冒險的人,從不願意冒險的人身上榨取利益」。只要你清楚明白這點,我這個作爸爸的,寫這本書就值得了。
榨取利益的媒介就是「資本」,參與資本遊戲的現代手段則是「股票」。只要現在徹底搞清楚,今後你無論是工作或投資,都能看得遠、看得通透。

理財只要做好「這3點」

好,來談談如何將你賺來的錢變大吧。

我先簡單從結論說起,想要高效率增加金錢,做好以下3點就行了:
1.將3~6個月份的生活費存入活期存款帳戶,剩下的都當作「可運用資金」。
2.將可運用資金全部投資到「全世界股票指數型基金」。
3.一旦可運用資金增加,就追加投資相同標的。如果臨時需要用錢,就贖回所需金額的基金。

只要記住這3點,就能明白:如何設定投資金額、如何選擇投資標的,以及「買」與「賣」的時機。這就是理財的基本方法,很簡單吧。

你可能想反駁:「老爸,你長年研究金融,也寫了那麼多書,結果傳授的訣竅只有這麼一點喔?」

沒錯,真的只有這樣而已。即使是理財專家,也很難想出超越這3點的方法。

以現實情況而言,就拿日本的NISA(少額投資免稅制度)與iDeCo(個人型提撥年金制度)來說好了,此類制度對投資人有利,因此能用就必須盡量用,它能幫助你在理財時把錢放在對的地方。利用這些制度時,依舊得依這3點做配置,將可運用資金投資到「全世界股票指數型基金」或類似的金融商品上。

本書並不會說明制度,因為制度時常改變,但理財的方法只要用常識就能理解。

戶頭常備足夠的「生活資金」,就無須借錢

你必須額外準備一個生活資金帳戶,存放足以應付緊急開銷的錢,讓你不需要臨時借錢。這通常大約是3~6個月的生活費。

注意,信用卡的分期還款或預借現金之類的小額借款,千萬碰不得。它們的利息很高(例如年利率15%),遠遠高於投資的預期報酬率(就算是股票,頂多也就短期利率+年利率5%~6%左右),簡直是暴利。

爸爸以前在大學教書時,每學期都會告訴學生:「約會時用信用卡分期付款結帳的人,千萬不要跟他結婚。」因為跟缺乏理財概念的人結婚,根本自討苦吃。

將可運用資金全部投資到「全世界股票指數型基金」

你可以將可運用資金全部投資到「全世界股票指數型基金」。也就是投資與全世界股票所構成的指數連動的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選擇全世界股票指數型基金的原因,就在於能以有利的方式分散投資,手續費也很便宜。

將手上的可運用資金全都拿來投資股票,你或許心裡會覺得怪怪的。

就現實情況與學界共識而言,指數型基金的投資報酬率如下:100年大概會出現2、3次「最壞的時機」與「最好的時機」。在最壞的時機,1年大約會虧損三分之一;而在最好的時機,大概能獲得4成左右利潤。假設平均短期利率接近0%,那麼年利率大約5%~6%左右。

爸爸的想法也大致如此,沒有人知道正確數字為何。

在我創作本書時(2023年),日本的短期利率幾乎是零,再加上5%,那麼投資股票的期望報酬率大約是「年利率5%」。依據現在的日本稅制,實際利潤還得扣除2成稅金,因此實質年利率大概是4%。

將所有可運用資金砸在這種標的上,心裡應該會怕怕的吧?
沒錯,「虧損三分之一」的確令人心痛,投資後也會忍不住關注每天的股價變動。

可是你想想,年輕時的可運用資金,數目應該不大。

一般人在生活中也會面臨許多經濟風險,比如收入的增減(公司與生意的盈虧、薪資與獎金的變動、轉職所造成的空窗期)、健康狀態的變化、家人與周遭情況的變化等等,不也一路撐過來了?舉個例子,如果缺錢,一般人應該會加班賺多一點,或是節省生活開銷,以填補經濟缺口,不是嗎?

況且,可運用資金就是「暫時不會用到的錢」。不能因為它是一串簡單好懂的數字,就整天關注金融資產的損益,這樣容易顧此失彼。

那麼,當金融資產在經年累月的投資之後變得龐大,又會如何呢?

此時,「虧損三分之一」所失去的金額,可能已經大於收入的變動幅度了。不過,說到底,金融資產變大,不就代表經濟也變寬裕了嗎?

綜合評估之下,將可運用資金全部投資到「全世界股票指數型基金」,依然是比較可行的做法。

你想領錢出來的時候,股價可能正好大幅下跌,你可能會感到遺憾,但請告訴自己:「我當時的決策是正確的,只是運氣不好罷了。」

這份虧損是「沉沒成本」(泛指已經發生、不可挽回的成本。做決策時應忽視沉沒成本,才是正確的做法)。你的決策無法百分百規避風險,也無法掌控股價。

人生有很多無法掌控的事情,煩惱也沒用。你只能依據機率與期望值,做出最好的決策,接著祈禱一切順利,沒別的選擇了。

況且,就算賠錢,「只要是錢能解決的事,都是小事」。至少你沒有賠上性命,也沒有賠上信用。

延伸閱讀
台積電工程師離開工作照顧家庭…走過10年心得:指數投資可以有更多選擇,但如果重來一次我會選…
大多數人致富都靠2件事?破解神話:光靠投資無法致富,但認真工作可以!

書籍簡介_經濟評論家父親給兒子的一封信:關於金錢、人生與幸福

書籍簡介_經濟評論家父親給兒子的一封信:關於金錢、人生與幸福
作者:山崎元
出版社:先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3/01

作者簡介_山崎元
經濟評論家,1958年生於北海道。東京大學經濟系畢業後,進入三菱商事就職,之後歷經野村投信、住友信託銀行、美林證券、明治生命、UFJ總研等,總計換了12次工作。
除了擔任投資顧問,也經常上電視、寫專欄與演講,講解經濟架構與投資之道。他擅長使用辛辣犀利的筆鋒銳評經濟,專欄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著有《經濟評論家父親給兒子的一封信:關於金錢、人生與幸福》《30歲之後,你想要多有錢?》《精明投資人的18項武器》《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的理財方法》等多本暢銷著作。

譯者簡介_林佩瑾
曾任出版社編輯,在譯界打滾十數年,熱愛閱讀、魂系遊戲與大自然,家有一貓。譯作有《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筆記》《絕叫》《日日奇想》《從負債2000萬到心想事成每一天》系列等。

聯絡信箱:kagamin1009@gmail.com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YouTuber、網紅注意!財政部出手課稅了 規範重點一次看

CTWANT
02

2025蘋果秋季發表/8大亮點+台灣售價曝!史上最貴、取消這配色果粉崩潰

三立新聞網
03

緯創(3231)、廣達(2382)、聯電(2303)...避九月魔咒,15檔個股宜「居高思危」:AI族群回檔才是買點

今周刊
04

SEMICON Taiwan 2025 登場!台積電與輝達都關注「矽光子概念股」一次看

科技新報
05

泰山前董事會糟了!處分全家股權、投資街口、擴建包裝水廠3決議 全遭法院判無效

太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