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解密DMZ新玩法:探索韓國DMZ隱藏版的人文風景與美食

旅遊經

更新於 07月04日05:59 • 發布於 07月01日08:46 • 旅遊經/廖晨光

汝矣島360度視角飽覽迷人的首爾天際線 (圖/廖晨光 攝)

解密DMZ新玩法:探索韓國DMZ隱藏版的人文風景與美食

【旅遊經 廖晨光報導】

2025年適逢韓國戰爭75週年,南北韓非軍事區(DMZ)這片承載著歷史傷痕的土地,不只是韓半島上一個肅穆的軍事地理分界線,其鄰近周邊區域包含首爾廣域市、仁川廣域市(甕津郡、江華郡)、京畿道(金浦市、坡州市、漣川郡)、江原特別自治道(鐵原郡、華川郡、麟蹄郡、楊口郡、高城郡)更充滿了許多值得探索的觀光資源與多元旅遊美食體驗,讓走訪DMZ遊客們可體驗到不單是緊張對峙,更是一個能透過感官與心靈,深刻體會和平、自然與人文及美食的地方。
「首爾之月」:從高空鳥瞰和平城市脈動

「首爾之月」觀光載人氦氣球,以巨大的圓月造型,宛如一輪明月高懸首爾天際,緩緩升空至汝矣島上方130公尺的高度。在此,遊客將可以前所未有的角度俯瞰首爾的壯麗景色,自高空360度視角飽覽迷人的首爾天際線。這顆在空中漂浮的「月亮」,不僅為遊客提供了獨特的城市觀景體驗,將這座城市從喧囂中抽離,以靜謐的視角感受其脈動。更深層地象徵著在南北韓緊張氛圍之外,韓國社會所展現出的活力與繁榮。這份發展與進步,正是和平環境下所能實現的最真實寫照,令人省思和平的珍貴與不易。

「首爾之月」:可從高空鳥瞰和平城市脈動 。 (圖/廖晨光 攝)

這顆在空中漂浮的「月亮」:「首爾之月」。 (圖/廖晨光 攝)

「首爾之月」提供了獨特的城市觀景體驗。 (圖/廖晨光 攝)

「首爾之月」:載人觀光氣球可自高空鳥瞰首爾城市脈動 (圖/廖晨光 攝)

暮色中自「首爾之月」從高空鳥瞰漢江美景。 (圖/廖晨光 攝)

文化站首爾284:舊車站的華麗轉身與歷史迴廊

舊首爾車站,它始建於1925年日治時期,曾是承載無數離愁與團聚的鐵路樞紐。如今以「文化站首爾284」之名重生,是韓國現代建築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隨著2004年高速列車KTX的開通,以及新首爾車站的啟用,這座老車站一度告別了繁忙的使命。然而,經過匠心獨運的原貌修復工程後,它於2011年重新對外開放,華麗轉身為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文化藝術空間,定期舉辦各式展覽、表演與文化活動,讓歷史建築在當代煥發新生。

華麗轉身與歷史迴廊的首爾舊火車站 (圖/廖晨光 攝)

首爾舊火車站由當時東京帝國大學建築學系教授塚本靖所設計,其外觀據傳是仿效了現已焚毀的瑞士琉森火車站。這不僅是建築史上的連結,也映照出時代的交流與影響。更引人入勝的是據傳此建築的基石上,曾刻有日治時期第三任朝鮮總督齋藤實的親筆字跡。然而,歷經歲月變遷與歷史清算,他的名字最終被刮除,只留下無言的印記,成為這片土地複雜過往的無聲證物。

「文化站首爾284」現為充滿生命力的文化藝術空間 (圖/廖晨光 攝)

舊首爾車站曾是承載無數離愁與團聚的鐵路樞紐。 (圖/廖晨光 攝)

首爾舊車站正門前方的圓形時鐘,有個浪漫的別稱「擺撥馬」 (圖/廖晨光 攝)

首爾舊車站正門前方的圓形時鐘,有個浪漫的別稱「擺撥馬」,直徑達160公分,自1925年京城驛建造時便一同設置。這座時鐘的堅韌令人讚嘆,除了韓戰期間,因鐵路乘務員為避難而將其拆卸並一同撤離的短暫三個月外,它其餘時間從未停止過運轉。它像一位忠實的守護者,見證著首爾的百年興衰,滴答聲中訴說著歷史的綿延不絕。此外,人來人往的正門前廣場地板上鑲嵌的一面銅板,是為紀念韓國鐵路100年(1899~1999)而打造。銅板上向東西南北延伸的鐵路及列車圖案,巧妙地表現出首爾站作為鐵路網絡核心,以及鐵路在韓國現代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承載著國家發展的軌跡。

引領消費時尚與娛樂潮流的明洞。 (圖/廖晨光 攝)

明洞:時尚潮流的演變與魅力永存的街區

明洞,這個今日首爾最繁華的商業區之一,其發展歷程充滿了變革與韌性。最初僅是住宅區,但在日治時期,隨著周邊忠武路一帶被開發為商業區,明洞也開始逐步轉型並蓬勃發展。自1923年以後,明洞便確立了其在首爾舉足輕重的繁華地位。即使在光復與韓戰前後的混亂與重建時期,它依然是首爾文化與藝術活動的核心地帶,展現出其作為都市生命力匯聚點的強大韌性。

戰後,隨著國家復原進程的推進,高樓大廈在明洞相繼拔地而起,使其逐漸擔任起金融、文化、藝術與商業的核心角色。伴隨經濟的飛速成長,明洞更轉變為引領消費時尚與娛樂潮流的中心地帶。在韓國經濟起飛的「開發時代」,明洞是西方流行文化最早傳入的地區之一。明洞憑藉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不斷創新的精神,至今仍作為延續傳統與現代魅力的熱鬧景點,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及韓粉,繼續書寫著屬於它的傳奇。

與藝術深度互動的夢幻空間 MUSEUM HEI 多媒體藝術館。 (圖/廖晨光 攝)

MUSEUM HEI:多媒體藝術的療癒殿堂

在DMZ這片充滿歷史沉重感的區域旁,位於坡州的「MUSEUM HEI」多媒體藝術館提供了一個截然不同的體驗,彷彿一道通往心靈寧靜的入口。這座藝術館以「人生中美麗的瞬間」為主題,巧妙地將自然元素、世界名畫與尖端的現代數位多媒體技術融為一體,打造出一個夢幻般的文化體驗場域。館內呈現了超過20種媒體藝術作品,透過光影、聲音與互動裝置,為參觀者帶來一場沉浸式的視覺藝術饗宴。

高科技多媒體沉浸式視覺藝術體驗(圖/廖晨光 攝)

MUSEUM HEI 設計了適合遊客的互動展廳。(圖/廖晨光 攝)

驚艷的媒體藝術展品,透過結合3D投影讓人仿若身臨其境。(圖/廖晨光 攝)

MUSEUM HEI在DMZ歷史的厚重感旁,提供了一處充滿藝術與美學的避風港。它不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是一次心靈上的療癒與啟發。參觀者得以暫時抽離現實的紛擾,在美的薰陶中思考和平的真諦,感受藝術所帶來的心靈慰藉與啟迪。

北韓風味美食「同袍飯桌」동무밥상 餐廳。 (圖/廖晨光 攝)

北韓風味美食:「同袍飯桌」的平壤冷麵與無皮餃子

曾任北韓玉流館主廚尹鍾哲經營的餐廳「同袍飯桌 (동무밥상 Dongmu Bapsang)」,提供了正宗的北韓風味佳餚,讓遊客也能輕鬆品嚐到北方的傳統滋味。自2017年起,持續被列入「藍絲帶(Blue Ribbon)」美食指南,(藍絲帶:韓國美食餐廳指南,為韓國版的米其林指南)。特別一提是這裡的招牌菜之一「平壤冷麵」,已於2022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平壤冷麵習俗」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北韓平壤的玉流館,是北韓最具代表性的高級餐廳之一,經常被用作國家級活動的宴會場所,其冷麵更是聲名遠播,素有「平壤有『玉流館』,咸興有『新興館』」的說法,足見其在北韓飲食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曾任北韓「玉流館」主廚 尹鍾哲。 (圖/廖晨光 攝)

正宗的北韓風味餐。 (圖/廖晨光 攝)

「平壤冷麵」這道傳統的平壤鄉土料理,以蕎麥麵為主體,搭配各式精選配料,並倒入經冷卻的肉湯與水蘿蔔辛奇水等製成,口感清爽,味道獨特而富有層次。「平壤冷麵」是一道深深植根於生活中的傳統民間菜餚,代表長壽、幸福、熱情好客、歡樂和友好,被認為可以促進尊重、親密和團結。在韓國農曆正月十五日,農曆新年的第一次滿月節日 Jeongwol Daeboreum (정월대보름) 的前一天 ,家人和鄰居聚在一起享用麵條,希望他們的壽命能像麵條一樣長。另外在生日和婚禮等慶祝活動中,也會為親戚、鄰居和朋友提供這道菜的祝福。
此外,「同袍飯桌」另可品嚐其無皮餃子湯。這種在平安道地區常見的特色餃子,因其外形圓滾滾而得名,不使用傳統的餃子皮,而是直接以餡料成型,充分體現了當地飲食的特色與智慧。在DMZ附近體驗過歷史的沉重與反思之後,品嚐這些來自北方、充滿情懷的傳統美食,彷彿也巧妙地拉近了南北之間的距離,讓味蕾成為連接文化與情感的橋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平壤冷麵習俗」。 (圖/廖晨光 攝)

北韓平安道地區傳統的無皮餃子(굴림 만두) (圖/廖晨光 攝)

透過這些多元而富有深度的美食與體驗,DMZ之旅不再只是遙遠而抽象的政治議題,它變得更加生動、立體,充滿了人情味與故事感。這也充分證明,即使在最敏感的邊界地帶,也能找到文化、美食與和平共存的可能,讓人們在探索中獲得啟發,並對和平有更深層的理解。

更多韓國旅遊資訊,歡迎逕洽韓國觀光公社官方網站:https://big5chinese.visitkorea.or.kr/svc/main/index.do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旅遊相關文章

01

「卡比胖拉」大軍萌魅力攻佔臺南安平漁人碼頭 超級卡哇伊!

旅遊經
02

從麵香到咖啡香:直島小店勾勒慢活日子,也延續老屋的風土故事

旅讀
03

「2025台北水舞嘉年華」9/13登場最佳觀賞點公開! 這幾場「水火共舞」限定演出別錯過!

旅遊經
04

出國前才發現護照過期? 秒懂6大換發QA,臨櫃、線上申辦懶人包!

台灣好新聞
05

滿版金黃花海秋日必拍大景!全台10大台灣欒樹景點美拍推薦

景點家
06

阿里山森林鐵道蒸汽專列檜木列車10/16限定啟程

勁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