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最佳時間是?飲食的必需與禁忌⋯⋯關於跑步,你需要知道的事!
如果不喜歡待健身房,選擇戶外的跑步也不錯,不過跑步說跑就跑乍聽似乎沒什麼錯,但搞錯時間點跑步,在中醫的看法裡,可就大大不妥了,不只如此,跑前跑中跑後怎麼吃其實學問也不少,GQ幫大家請教本身是專業長跑好手,同時也是專擅運動傷害復健的中醫師劉建忠。
有人偏好日跑,有人習慣夜跑,哪種對身體好?
單就季節或溫度。早上 7、8 點跑步,冬天沒問題,但夏天同一時間就容易中暑,建議提前一小時較妥。
最佳時段 5~7am:如果以養生的角度來看,中醫理論中這個時段晨跑對氣管功能最好,而且四季都適宜。7 點後人體陽氣上升,若那時才去跑步,9 點或 10 點後就會進入昏昏欲睡的狀態,不利工作。
最糟時段 11am~1pm:這個時辰不僅是用餐時間,也正值心經運行,心主火,若選擇在一天最熱的這個時段運動,火氣旺會耗損心力,不利心臟之餘,也容易冒痘、睡不好,且溫度高,大量流汗引起氣虛,人容易喘,更重要的,對運動能力也無法提升。
7pm 不宜出行:晚間7點後代謝率走下坡,筋骨和內臟處於半休息狀態,盡量不要做劇烈運動如打籃球,以免增加受傷風險。510 公里以內的慢跑,則是非常適合養生和運動的距離。但睡前一小時內不宜,才不會讓精神太亢奮。
跑步前後,營養補給怎麼做最正確?
以基礎代謝率來說,吃完正餐的3小時後胃正好把食物消化完,對打算慢跑的人,是最佳的運動時機,雖說這段時間內不宜再大量進食,但保持空腹狀態不等於保持飢餓狀態,這是因為運動過程會把肝醣釋放出來,若要保持血糖穩定狀態,果糖和葡萄糖血糖含量不能太低,為了達到有效率的耗能,建議跑前半小時至一小時,不妨攝取少許澱粉、果膠凍飲或含果糖的營養補給品。同理可證,用完正餐 4~5 小時後,人體會進入相對飢餓狀態,反而不適合跑步。
跑步完,吃喝該怎麼安排?
由於慢跑耗氧又耗能,會產生血糖不足現象,建議大量流汗者可以先補充水分,再補充低納低卡的運動飲料,而不是直接攝取大量蛋白質例如豆漿,在脫水又狂飆汗狀況下,對腎臟損害甚劇。若已經補充適度水分,再飲用則無妨,但以 200c.c. 為限,免得導致胃脹氣或胃酸過多。
靠慢跑來減重者原理是消耗血糖燃脂肪以提高基礎代謝率,有吃有消耗,消耗大於吃,長期維持運動習慣對基礎代謝率的提升比單次好。但要有個概念,就算是坦克車也會耗油,有補充的消耗才會產生流動,想要維持體態或增加運動效益就不能完全拒絕澱粉的攝取,也不能故意大量脫水,以免橫紋肌溶解造成肌肉損傷,否則下次跑步時效果將會變差。
當慢跑變比賽,上場時飲食怎樣才正確?
不管全馬或半馬,比賽通常辦在清晨,一口氣跑上 2~3 小時,沿途建議靠微量補給來保持良好狀態,仙楂餅這種又甜又鹹又含鈉的小食配水最好,由於 消耗血糖和果糖消耗到一定程度才會進入脂肪代謝,所以應避免巧克力、草莓等;此外大量脂肪攝取,會影響醣類代謝使得胃液胃酸變多。至於香蕉,雖說取得容易,但比較適合超過10公里的長距離跑程者食用。
開跑前3個小時內,油脂過高會造成消化時間延後,為避免胃下垂、胃潰瘍,油炸類如炸排骨、雞腿飯都不要碰,米飯、饅頭、麵食則無妨。此外,比賽時大量 流汗導致電解質失常、消化吸收能力變差,最忌諱吃巧克力、喝無糖豆漿,找自己腎臟麻煩。 來到中途的給水站,因為跑步過程中身體狀態改變,食道也縮小,若突然大口飲 水根本無法往下嚥,反而會想嘔吐,建議先含一口潤喉再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