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科大前「滑水道」走入歷史! 台灣大道沙鹿段排水箱涵完工
為降低極端氣候與強降雨對市民生活造成的衝擊,台中市府積極推動韌性城市建設,市府建設局攜水利局處投入1.5億元推動「弘光科大、靜宜大學等校園周邊道路改善工程」,提升台灣大道六至七段排水與行人安全。更藉由側溝系統優化與增設雨水箱涵,增加截流量並有效導排至下游北勢溪。弘光科大前排水箱涵日前已完工,成功因應近期強降雨,有效降低積淹風險,讓「滑水道」走入歷史!
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看不見的工程,守護看得見的平安」,弘光科大至北勢溪段排水箱涵工程歷經地下管線遷移、環境條件限制及施工時段的種種挑戰,於7月24日箱涵全線頂板加封完成,成功銜接既有北勢溪支線排水,大幅提升該區域的排洪效能,儘管施工期間多次遇上強降雨及颱風丹娜絲、薇帕等考驗,7月上中旬帶來龍井、沙鹿區雨量最高每小時60毫米,7月底中央氣象局持續發布中南部強降雨警報,仍展現良好排洪效能,顯示工程具備實質防災成效。
陳局長進一步說明,由市府跨局處攜手辦理台灣大道六至七段排水系統及靜宜、弘光校園周邊行人安全改善工程,由水利局整體檢討排水系統後,最後的一塊拼圖由建設局負責執行優化工程,透過加大並拓寬雨水箱涵190公尺,有效增能排洪效率,工程亦結合人本交通理念,增設Z字形行人庇護島,全面改善人行道鋪面及無障礙設施,另加大植栽帶,提高雨水自然滲透,兼顧行人安全與雨季排水需求,實質減輕強降雨對周邊學校與社區的積淹水問題。
建設局表示,極端氣候頻繁帶來的強降雨挑戰,市府跨局處啟動排水系統升級措施及各項防汛作為,建設局與水利局「多管齊下」應對,已優化約120處側溝格柵、增設集水井與開孔,提高逕流水收納排放效能;水利局同步盤點易積水路段,擴大下水道連通管與推動南屯溪分洪工程,全面提升排水容量。環保局亦投入排水溝渠巡檢及清淤工作,由各區清潔隊除每月巡檢易積水潛勢路段的側溝外,並於防汛期間關注豪大雨預報,提升巡查頻率,發現排水孔垃圾、落葉等異物阻塞立即清除,確保排水順暢。
建設局補充,都市排水不僅是災後應變,更需提高面對氣候變遷及自然災害等風險時,具備適應、承受、恢復並持續發展的能力,未來市府團隊將持續密切合作,針對全市易積水路段進行全面盤點,滾動式檢討排水設施功能,守護市民生活安全,穩健邁向「富市台中 行人安全」,打造更具韌性的宜居城市。
更多新聞推薦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