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房」恐成不定時炸彈?他直言「5隱憂」:花錢買爛體驗
隨著時代改變,大樓逐漸成為近幾年的住宅趨勢,主因是大樓有具規模的管理制度,不僅可以有效維護社區品質,還能代收包裹,便捷的生活方式成為年輕人的最愛。不過你知道嗎?社區管理費的多寡也是選擇社區標準的一環。管理費越多不代表制度越好,若無法達其功效,反而是付了冤枉錢;反之,低管理費的社區背後,也可能發生省小錢賠大錢的恐怖日常。
日前財富方舟(RICHARK)創辦人吳建賢在臉書粉專「Cosmo房產教練 」中分享,他表示「低管理費社區」的八卦時有所聞,社區設備不是壞了沒人修,就是拖到大家集資,而背後真相往往就是物業公司人手不足、維修基金太空等因素。因此Cosmo房產教練提出「低管理費社區」暗藏的五大隱憂。
一、設備老化無人管
電梯、消防、監控、公設設備沒人維護,用到壞才臨時集資修。因此看屋時一定要問最近一次維修紀錄與公共基金餘額。
二、物業人手不足
保全輪班不完整、清潔頻率低,安全與衛生都難保障。因此記得實地觀察人員配置,詢問巡邏與清潔頻率。
三、社區紀律鬆散
常遇到噪音、違規停車、亂丟垃圾全都來,住戶衝突不斷。因此要向現住戶或管委會了解規約執行情況,甚至晚上去現場感受秩序感。
四、緊急事件應變慢
颱風淹水、火警、漏水時,沒錢、沒人、沒設備,處理全靠自救。若曾出現以上這些狀況,就要確認社區有無應變計畫與保險內容,並看過實際案例紀錄。
五、短期看似省,長期虧更多
低管理費常導致公共設施價值下滑,轉售時買家願意付的價格會被壓低。因此切記評估未來轉手價差與維修支出,別只算眼前一年能省多少。
另外,Cosmo房產教練也提到,看穿低管理費陷阱的兩個關鍵,就是先看基金餘額,至少要能支撐一至兩年的大型維修,才算健康社區。再者,看管理品質,便宜但不維護也等於是「花錢買爛體驗」。因此,買房不是只看坪數與地段,管理費太低也是不划算。
為此,景文物業管理機構董事長郭紀子也提醒,社區財務狀況差,表明社區管理不善,必然對房價產生負面影響,不僅建築物管理、修繕不良,也會讓一些優質住戶不能苟同而無奈搬走,因此容易導致此現象惡性循環,間接影響社區風評而掉價。
猜你也想看:
► 寧可信其有!鬼月買房2重點必知 簽約、交屋、搬家記得這樣做
► 天龍國太逼人!脫北潮加劇「10年逃1成」 市府說話了…
► 猛爆式上漲!1表看10年房價變化「2縣市太超過」:全年存款吃光光
► 房市慘澹!有錢人也不買單「200萬俱樂部」掰了…他揭賣不動真相
更多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