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83%領導者接任高層時未準備好!籲先思考「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麥肯錫調查發現,全球有83%領導者在接任高層職位時並未做好準備,再加上執行長離職率升高、任期縮短等危機,一再讓領導者身心問題的討論浮現。資深合夥人指出,領導不只需思考「要完成什麼」,更要花時間反思「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在快速變動的商業環境中,企業領袖承受的壓力正不斷攀升。麥肯錫研究指出,許多領導高層長期處於龐大壓力下,出現深度疲憊與倦怠。
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共有2,221位執行長辭職,年增幅達16%,《Fortune》(財富)500大企業的執行長平均任期更從6年縮短至5年。
高流動率背後,除了市場挑戰,領導者的身心狀態也是關鍵因素。麥肯錫公司資深合夥人莫爾(Dana Maor)指出,當領導者不僅思考「要完成什麼」,而是花時間反思「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能顯著減緩疲勞並培養持續高效的領導心態。
自我省思:高效領導者的「充電站」
根據莫爾與多位合夥人的共筆新書《領導之旅:執行長如何從內在學習領導》(The Journey of Leadership: How CEOs Learn to Lead from the Inside Out),自我省思能幫助領袖培養同理心、慷慨、脆弱感與適應力等核心人本技能,這些能力對抗倦怠效果顯著。
書中研究顯示,投資於人力資本的企業,保持高標準的機率比一般企業高出1.5倍。
作者建議,領導者應主動向信任的同事尋求誠實回饋,並勇於自問關鍵問題,例如:「什麼事情讓我充滿活力?」「我如何激勵團隊,並對世界產生正面影響?」
脆弱不是弱點,而是建立信任的力量
麥肯錫調查發現,全球有83%領導者在接任高層職位時並未做好準備。僅靠策略或專業知識,已不足以帶領團隊穿越高度不確定性的環境。
其中也發現,願意表現脆弱、承認錯誤或主動徵詢意見的領導者,更能建立信任,創造開放且持續學習的文化。
優秀的領導者通常兼具看似矛盾的特質——既勇敢又脆弱、既自信又具適應力。他們透過表現同理心與慷慨,營造員工被重視、被賦權的氛圍。
這種勇敢與脆弱並存的領導特質,並非一蹴可幾。共同作者、麥肯錫合夥人卡斯(Hans-Werner Kaas)認為,領導者轉型成以人為本的關鍵,不在於一次性的大改變,而是持續的「微實踐」——每天一些小小的行動來強化使命感與人際連結。
這些行動可能包括:每天花幾分鐘傾聽團隊心聲、在決策會議中優先考慮員工福祉、或定期反思自身的領導方式。
資訊過載衝擊心理健康,六成員工尋求支持身心健康的職場
除了傳統壓力來源,現代領導者還必須面對資訊過載的挑戰……
繼續閱讀全文👉🏻麥肯錫:83%領導者接任高層時未準備好!籲先思考「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AI比你更會管理?新時代領導者致勝關鍵:不是指揮,是聽員工說真話
做事拿滿分不難,帶人卻讓我去看身心科…給高敏主管的3招自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