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換季掉髮會持續多久?醫解答 教「3招」穩住髮量:電棒捲、離子夾少用

常春月刊

更新於 10月02日02:22 • 發布於 10月04日01:30

每到換季時,你是不是也發現浴室地板或梳子上的頭髮特別多?洗頭時頭髮一大把一大把地掉,讓人不禁擔心:是不是掉太多了?這到底是正常現象還是該擔心的問題?換季掉髮會持續多久?

為什麼會換季掉髮?

生髮診所柯博桓院長指出,當季節轉換時,氣溫、濕度和日照時間都會有明顯變化,這些環境因素會直接影響我們的頭皮健康。氣溫突然變冷或變熱時,身體需要時間適應,這段適應期間會影響毛囊的正常運作,導致部分頭髮進入休止期而掉落。換季掉髮通常是暫時現象,隨著身體適應新環境,掉髮情況會逐漸改善。

1、氣溫變化影響頭皮血循環:溫差大時,頭皮的血液循環容易受到影響,使毛囊活力下降,導致更多頭髮進入休止期而脫落。

2、日照時間改變:陽光照射時間的變化會影響體內荷爾蒙平衡,尤其是與頭髮生長相關的荷爾蒙,進而影響髮根健康。

3、生活作息改變:季節變換時,我們的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也容易發生變化,可能減少攝取對頭髮有益的營養素,或因環境變化而壓力增加。

如何預防換季掉髮?

雖然季節變化難以避免,但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減輕換季對頭髮的影響。保持頭皮清潔、避免使用刺激性洗髮產品、確保飲食均衡都有助於減少掉髮。此外,調整生活作息和管理壓力也很重要,因為身心狀態會直接影響頭髮健康。

1、正確洗髮護理:選擇溫和不刺激的洗髮精,水溫不要太高(35-40度為宜),避免用指甲搔抓頭皮。洗頭後輕拍至半乾再用吹風機吹乾,減少頭皮長時間處於潮濕狀態。

2、均衡營養補充:多吃富含蛋白質、鐵質、鋅、維生素B群的食物,如瘦肉、雞蛋、深綠色蔬菜、堅果等,這些都是頭髮生長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3、避免過度造型:減少使用電棒捲、離子夾等高溫工具,以及染髮、燙髮的頻率,給頭髮足夠的休息時間,降低外在傷害。

哪個季節最容易掉頭髮?

根據研究和臨床觀察,秋季特別是9-11月是頭髮掉落最明顯的時節,這時掉髮量可能會比平常增加30%左右。夏季陽光充足時,頭髮生長較為活躍;到了秋季,日照減少,加上天氣轉涼,頭皮血液循環變差,導致較多頭髮進入休止期,造成掉髮增加。冬季的乾燥寒冷天氣也容易導致頭皮問題,使掉髮情況持續。

休止期落髮多久長回來?

當頭髮因季節變化等因素進入休止期並掉落後,毛囊需要一段時間的休息,然後才會進入新的生長週期。這段恢復期對每個人來說長短不一,通常需要3-6個月的時間,新的頭髮才會開始冒出。雖然等待的過程可能令人著急,但保持耐心並給予頭皮健康的環境,頭髮終將重新生長。

如何改掉換季掉髮問題?

對付換季掉髮,首先要調整日常護髮習慣,給頭皮和頭髮創造健康環境。同時,改善生活習慣和減輕壓力也很重要,因為身體的整體健康狀況會影響頭髮生長。如果掉髮情況嚴重或持續時間過長,可能需要考慮專業產品或治療方法,如藥物治療或植髮等。

1、護髮產品輔助:可選用針對掉髮設計的洗髮精和護髮產品,通常含有咖啡因、生物素等成分,有助於活化毛囊和強化髮根。使用時輕柔按摩頭皮2-3分鐘,促進血液循環。

2、頭皮護理療程:定期進行頭皮深層清潔或專業頭皮護理,幫助去除過多油脂和老廢角質,保持毛囊暢通。在換季期間可增加護理頻率。

3、嚴重掉髮的專業治療:如果掉髮情況嚴重或持續很長時間,可考慮看皮膚科醫師評估是否需要口服藥物或外用生髮水。極度嚴重的掉髮問題,也可考慮進行植髮手術。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掉髮愈來愈嚴重?醫曝:洗髮精「這些成分」恐傷頭皮、害你禿 很多人都誤信
·90%的人第一步就錯!醫揭「洗頭6大NG行為」 難怪愈洗愈癢還掉髮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06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