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看門道》一名外送員之死,為何點燃印尼全國暴動?國會自肥、警察暴力、貧富不均,讓雅加達街頭淪為戰場
目前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的印尼,正快速捲入一場自1998年「改革運動」以來最嚴峻的社會動盪。一場原本針對國會議員自肥與民生疾苦的抗議,因爲一名21歲外送員的無辜慘死而徹底引爆,甚至演變成全國性的暴力衝突。從首都雅加達的警察總部,到第二大城泗水、東部的錫江市,憤怒的火焰在全國迅速延燒,造成至少3人死亡。這場被印尼媒體形容為「膿瘡破裂」的公眾憤怒,不僅讓總統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上任未滿一年就面臨最嚴峻的政治考驗,更揭開印尼社會深層的經濟不均與世代焦慮。
「一個膿瘡的破裂」:從國會自肥津貼到外送員之死
半島電視台指出,這場風暴的導火線,源於民眾對政治菁英的長期不滿。引爆點是國會議員們高達每月5000萬印尼盾(約3000美元)的房屋津貼,此金額不僅是雅加達最低工資的近10倍,更是貧困省份實際領取工資的20倍左右。在通膨飆漲、大規模裁員威脅與青年高失業率的背景下,國會議員的自肥行為顯得格外刺眼。
當民眾上街抗議時,部分議員的回應更是火上加油。國民民主黨(Nasdem)的議員艾哈邁德・薩赫羅尼(Ahmad Sahroni)甚至辱罵呼籲解散國會的民眾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這種輕蔑的態度,正如印尼最重要的調查媒體《Tempo》雜誌所言,讓早已積壓的民怨如同「膿瘡破裂」(Bisul Pecah Kemarahan Publik)。
然而,真正讓局勢失控的,是21歲外送員阿凡・庫爾尼亞萬(Affan Kurniawan)之死。當地時間週四(28日),在雅加達國會大廈外的抗議活動中,正在執行送餐訂單的阿凡,不幸被一輛鎮暴警察的裝甲車撞擊並當場輾死。而他並非抗議者,只是一個為家庭奮鬥的年輕人。
這段殘酷的影片在社群媒體上瘋傳,阿凡的死瞬間成為全民憤怒的象徵,抗議訴求也從反對國會自肥,迅速轉變為對警察暴力的血淚控訴。正如一名抗議者所言:「阿凡就是我們,是千千萬萬努力工作,聲音卻被忽視的我們。」
雅加達、泗水、錫江… 全國烽火下的失控一夜
阿凡之死點燃了全國的怒火。週五(29日),儘管大雨滂沱,但暴力衝突在印尼各地蔓延。
《雅加達郵報》指出,在首都雅加達,憤怒的群眾包圍並投擲石塊攻擊警察機動旅(Brimob)總部,焚燒了附近一棟五層樓高的建築。市中心的交通陷入癱瘓,催淚瓦斯的刺鼻氣味瀰漫在空氣中,直到週六凌晨,街頭仍散落著燒毀的汽車殘骸與被破壞的警察崗哨。
在第二大城泗水(Surabaya),抗議者衝破圍欄,闖入省長辦公室大院,並焚燒車輛。在南蘇拉威西省的首府錫江(Makassar),數百名抗議者縱火焚燒了省議會大樓,導致3人因受困火場而死亡,另有5人受傷。東爪哇的瑪琅(Malang)、中爪哇的梭羅(Solo)與日惹(Yogyakarta)等地,也爆發了類似的騷亂。
「活在泡泡裡的總統」
面對燎原的怒火,過去作為軍頭的普拉伯沃29日以總統身份發表了緊急電視談話。他對阿凡的死表示「震驚與失望」,稱警方的行為「過當」,並下令進行「徹底且透明的調查」。
然而許多分析家認為,普拉伯沃的反應為時已晚、甚至脫離現實。印尼帕賈ajaran大學的政治分析家昆托・阿迪・維博沃(Kunto Adi Wibowo)對亞洲新聞台(CNA)表示:「普拉伯沃似乎活在自己的泡泡裡。他顯然與現實脫節,這讓他的聲明聽起來流於形式,而公眾的憤怒早已達到沸點。」
批評者指出,普拉伯沃雖然承諾「民主地工作」,但也警告過必要時會採取「果斷行動」。他過去的軍人背景,讓外界擔憂他可能訴諸威權手段來平息動亂。此外,普拉伯沃在國會中掌握了高達81%的壓倒性多數,這使得國會被譏為「橡皮圖章」,失去了監督制衡的功能,讓感到政策不公的民眾無處發聲,只能走上街頭。
冰山之下:失業、不均與Z世代的迷因式反抗
這場全國暴動不僅僅是對單一事件的反應,其背後更是整個印尼社會、特別是年輕一代深層的焦慮與絕望。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的最新調查顯示,印尼青年對社會經濟差距的擴大「非常擔憂」的比例高達63.71%,在受訪的六個東南亞國家中居冠。這與印尼的現實相符:2025年2月的青年失業率高達16.16%,是整體失業率的四倍,更有超過75%的印尼青年對找到理想工作感到悲觀。
這種普遍的無力感,在社群媒體上催生了一種獨特的「迷因式反抗」。諸如「#kesenjangansosial」(社會差距)之類的標籤和諷刺短片在年輕人中廣為流傳,他們用幽默和嘲諷來解構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不平等——昂貴的公寓旁就是基礎設施落後的貧民窟,菁英私校與公立學校間巨大的資源鴻溝。(推薦閱讀)一文看懂》印尼雅加達為啥發生暴力街頭抗爭?原因竟是警察自己闖的禍?
這種網路上的黑色幽默,如今已轉化為街頭上真實的怒火。從要求國會議員減薪、到要求解散國會,再到對警察暴力的血腥控訴,印尼的年輕世代正在用最激烈的方式,要求被這個看似遺忘了他們的國家必須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