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新青安鬆綁效應,恐難為房市注入活水!央行不動產放款管控仍嚴,年輕人「看得到、吃不到」背後2原因

今周刊

更新於 14小時前 • 發布於 14小時前

作者 : 梁任瑋

圖片 : 達志勿轉

新青安貸款被排除在《銀行法》第七十二條之二「限貸30%以下」規範之外,外界期待可為近期低迷的房市,注入一劑強心針,但不動產業界卻持保留態度。

行政院9月4日拍板,將新青安貸款排除在《銀行法》第第七十二條之二「限貸30%以下」規範之外。消息一出,不少房仲、代銷業者樂觀認為,銀行房貸的水龍頭再開,將可減緩近期民眾申貸排撥房貸困難的情況,為近期成交低迷的房市注入一劑強心針。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銀行法》第第七十二條之二規定,銀行不動產放款不得超過存款及金融債券發售額總和的3成。而據金管會日前於行政院院會的報告資料,新青安貸款自2023年8月推動至今年7月,累計核貸約13萬戶、9994億元,其中73%借款人不到40歲,「有效協助青壯年族群購屋安居」,但公股行庫也因配合政策,導致不動產放款逼近法規臨界點,牽制行庫核貸意願,並影響自住及首購需求。

為此,行政院遂決定將新申辦的新青安貸款排除法規限制之外,金管會並於9月4日發布解釋令,表示9月1日起新撥款的新青安貸款不計入《銀行法》相關計算。此令一出,固然引發部分人士質疑「行政命令凌駕法律」,或者憂心炒房風氣再起;但即使撇開這些爭議不談,新規對於房貸的鬆綁效應,恐怕也不如外界第一時間的想像樂觀。

行政院拍板新青安貸款排除在《銀行法》第72條之2的放款比率 限制之外,是否能提振低迷的房市信心,各界仍有不同看法。

行政院拍板新青安貸款排除在《銀行法》第72條之2的放款比率限制之外,是否能提振低迷的房市信心,各界仍有不同看法。(圖/UDN.COM)

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

央行仍不打算鬆綁

高源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陳碧源點出,行政院鬆綁《銀行法》第七十二條之二的政策,恐怕得面對兩個「緊箍咒」。首先,就是中央銀行對於「不動產放款集中度」的控管要求。

央行計算的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是指銀行對購置住宅、房屋修繕與建築貸款占總放款的比率。2020年央行推出近年來首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打炒房時,所持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當時銀行整體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達到35.9%,距離歷史高點僅剩兩個百分點。

根據資料,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去年首季達到37.6%,隨後雖緩步下滑,但至今年7月仍達36.7%。以此數據來看,央行對銀行放款過度集中於不動產的憂心,恐怕還不到鬆懈時刻。

事實上,行政院宣布新青安貸款不計入《銀行法》第七十二條之二計算後,央行也立即表態,指出此次政策放寬「不影響央行對金融機構貸款的自主管理」,並強調,央行對於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的計算,「沒有所謂『是否排除新青安』的問題。」

關於央行對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的計算堅持,近來另有一例值得參考,即是外界質疑央行對銀行的相關管理,似乎也影響都更危老這項政府政策,對此央行雖表示,選擇性信用管制未限制包含都更危老在內的各種政策貸款,但也強調,「若不動產貸款集中度排除都更危老重建貸款,恐有失本行觀測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之用意。」

無論如何,央行目前的表態,已被外界解讀為「尚不打算鬆綁不動產貸款管理」,而央行態度的影響力,從土地銀行的說法更能清楚感受。

土地銀行並非一般商業銀行,不受《銀行法》第七十二條之二限制,即使如此,該行日前在針對行政院新規定的回應仍然指出,若央行的不動產集中度管制等規範未能放寬,「對土銀來說,不會增加新的房貸承作量。」

「坦白說,如果中央銀行不點頭、不調整這項規定,行政院這項政策恐怕會淪為口號。」陳碧源認為。

控管不動產貸款,央行恐難輕言鬆手 ——近5年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變化

每月房貸不能超過收入一半

年輕人恐看得到吃不到

在陳碧源眼中,另一個令新政效應打折的緊箍咒,是公股銀行對房貸戶授信評估的「貸款收支比」原則。他解釋,現階段公股行庫在評估房貸授信時,多會以「貸款收支比」達到二倍為基本標準,也就是每月房貸支出不能超過借款者每月收入的一半。他認為,即使行政院給了公股行庫更多資金釋出空間,但除非公股行庫的「老闆」財政部能要求銀行調降收支比,「否則,多數年輕人恐怕還是『看得到、吃不到』。」

一位公股行庫主管也說,銀行審核房貸的條件,包括房屋的資產價值與狀態,以及申請人的年齡、職業、收入穩定性、信用與負債狀況等,還有貸款的用途及房屋地段等綜合因素,在目前資金緊縮的大環境底下,新青安貸款戶不見得會是銀行房貸核准的首要對象。

事實上,金管會透過法規調整擴大公股行庫的新青安貸款量能,但也強調「並非鼓勵民眾購屋」,仍要求行庫嚴謹審核房貸授信。而此番調整能否達到「緩解申貸等待期,保障自住者申貸權益」的目的,也還待觀察。

更多今周刊文章
普發一萬現金確定了!卓榮泰宣布增加預算「1類人」也能領、最快10月入帳,可申領對象一文看
先生47歲提早退休,寫張Excel表「65歲必有2億」…她如何從「鐵蛋都捨不得買」到5年資產翻2倍?

加入今周刊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YouTuber、網紅注意!財政部出手課稅了 規範重點一次看

CTWANT
02

2025蘋果秋季發表/8大亮點+台灣售價曝!史上最貴、取消這配色果粉崩潰

三立新聞網
03

緯創(3231)、廣達(2382)、聯電(2303)...避九月魔咒,15檔個股宜「居高思危」:AI族群回檔才是買點

今周刊
04

SEMICON Taiwan 2025 登場!台積電與輝達都關注「矽光子概念股」一次看

科技新報
05

泰山前董事會糟了!處分全家股權、投資街口、擴建包裝水廠3決議 全遭法院判無效

太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