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詐儀錶板增設最新詐騙廣告態樣 提升防範意識
記者郭曉蓓/臺北報導
警政署刑事局今(19)日召開記者會,公布「165打詐儀錶板」最新統計數據,其中,假投資詐騙降幅最為顯著,7月每日平均僅87件,財損1億3779萬元,較去年同期件數與金額均減逾5成;並宣布增設「最新詐騙廣告態樣」專區,協助民眾及時掌握最新詐騙手法,並提升防範意識。
依據「165打詐儀錶板」最新統計,民國114年7月全國平均每日受理詐騙案件530件、財損2億7,551萬餘元,較113年8月分別下降23%與38%。其中,假投資詐騙降幅最為顯著,7月平均每日87件、財損1億3,779萬餘元,較去113年8月176件、2億8,740萬餘元相比,下降逾5成,顯示政府打詐策略與全民識詐意識提升已獲明顯成效。
網路購物詐騙則呈現上升趨勢,7月平均每日受理計90件,相較前月74件增加21%。刑事局指出,詐騙集團常利用臉書、Instagram、LINE群組張貼熱門商品假廣告,引導民眾點擊仿冒電商網站或購物連結,並以「限時促銷」、「最後現貨」等急迫話術催促下單;事後再假冒客服,以「訂單延誤」、「重新付款」、「退款失敗需補手續費」等理由二次詐財。民眾應選擇具第三方支付保障的正規平臺,切勿私下交易或點擊不明連結。
此外,近來詐騙廣告樣態已不再侷限於「高獲利、穩賺不賠」等字眼,常以司機招募、親子活動、夏令營、植物交流、素食推廣等生活化名義包裝,誤導民眾認為是單純工作或興趣活動,實際上是引導加入特定LINE群組,進一步進行投資詐騙、竊取個資與金融帳戶資訊,甚至招募成為詐騙車手。民眾需切記不要將帳戶及個資提供與陌生人或網站。
假檢警詐騙方面,近期仍頻繁發生。刑事局統計,今年1至7月共受理3,114件、財損達62.05億元,平均每件損失逾199萬元,雖件數相對較少,但單件財損高,且對被害人造成巨大損失。近期更出現仿造警局背景與穿制服人員透過視訊製作「假筆錄」、傳送偽造公文,營造權威假象;並以「偵查不公開」、「帳戶涉案需監管」等話術施壓,迫使被害人不敢告知親人並依指令交付財產、金融帳戶等相關資訊,甚至有被害人在臨櫃遭行員關懷提問時,仍依詐團指示謊稱辦理裝潢,錯失攔阻時機。
臺北地方檢察署主任檢察官曾揚嶺強調,「偵查不公開」旨在避免證據滅失及保障當事人權益。因此,檢警不會要求民眾與親友隔絕聯繫,也不會透過電話、通訊軟體進行偵訊,更不會以任何理由交付財物或個資。
刑事局也提醒民眾,近期發現歹徒假藉「普發現金1萬元」名義,發送附惡意連結的簡訊,引導民眾至假網站填寫個資,再以「辦理驗證」為由竊取金融帳戶及信用卡資訊。刑事局呼籲,若接獲可疑簡訊,切勿點擊連結,更不可隨意於陌生網站提供個資、金融帳戶或匯款至陌生帳戶。如有詐騙疑慮,請立即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或上「165打詐儀錶板查詢最新案例,及早識破詐騙陷阱,守護財產安全。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