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別生病?醫生示警「醫療體系崩壞」提早做4件事保障
你有沒有覺得,最近掛號變得特別難、急診室永遠爆滿、連醫師都一臉疲憊?新陳代謝科醫師許哲綸近日在臉書發出一篇讓人心頭一緊的貼文:「未來五年,請不要生病。」不是恐嚇,而是現實。從醫療崩壞的加速,到健保資源的不均,他一針見血點出台灣醫療體系的困境。
醫療崩壞不是預言,是現在進行式?
圖片來源:pexels
許哲綸直言,醫療體系的下滑其實十年前就開始了,只是疫情後速度加劇。年輕醫護不再投入、資深人員疲於奔命後選擇離職,留下的是人力缺口與逐漸流失的臨床經驗。這場惡性循環,就像一場慢慢擴散的冬季風暴,還看不到盡頭。
在他的觀察中,醫美、健康管理這類「自費市場」持續熱絡,但仰賴健保的救命醫療卻在萎縮。健保給付不增反減,醫院壓縮預算,人力與藥物資源紛紛出走。這樣的失衡,讓真正「救命」的醫療逐漸失血。許哲綸指出:「何時觸底?沒人知道。」
未來4種可能:從大眾覺醒到階級醫
圖片來源:pexels
他分析,未來可能出現4種走向:
- 最理想的是全民願意提高健保支出,讓體系重新呼吸。
- 次好的是自費醫療發展起來,至少「花錢能買到健康」。
- 再不然可能靠進口廉價藥與外籍醫護「勉強撐著」。
- 而最糟的,是醫療階級化,富人出國看病,普通人只能苦撐。
圖片來源:pexels
許哲綸並非危言聳聽,而是誠懇提醒。他說:「這幾年內,請盡量不要生病。」聽起來像玩笑,其實是警鐘。若真想自保,他提出四大建議:
- 慢性病要穩定控制,別拖別懶
- 趁還能檢查時,盡快做健康檢查
- 維持運動與均衡飲食,別讓壓力成為慢性毒
- 日常注意安全,意外傷害往往更讓人措手不及
雖然整體情勢看似低迷,但他相信「醫療需求終會找到出路」。或許未來會有制度重整的契機,也或許全民意識會因此被喚醒。現代人常以為「健保萬能、醫院就在隔壁」,但當醫療資源越來越稀薄,最實際的保命之道,就是照顧好自己。畢竟,健康才是這個世代最昂貴、也最值得投資的資產。
Source:新陳代謝科醫師許哲綸
主圖來源:pexels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