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78配息下調至0.4元,還能抱?艾蜜莉分析6原因,這區間殖利率才合理
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前幾天才剛看到ETF指引的規範,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7月31日就公布最新配息為0.4元,比上一季的0.47元又再下降了0.07元,等於00878的股息已經連3降,從0.55元、0.5元、0.47元到0.4元,正巧在這個時機點公布,真的會嚇到人。
不過先別慌,以單季0.4元來算,事實上年化殖利率還有7.6%左右,仍然略高於我們抓的4%~6%。對於高股息ETF的股息下降這件事,可能還是要花點時間來適應,但換個角度想也不是壞事。
配息少了,不代表投資效益或報酬變差,只是沒有把錢發出來,留在ETF中變成淨值的一部分。當然,之前看到殖利率很高,投資人會覺得開心,可是後面要面對填息壓力,又或是錯過股價成長的機會(雖然要長期放的話,短期有沒有填息不是很重要),現在只是把多一點錢留在ETF裡。
不過也有大大說,股息沒有發出來留在淨值中,導致股價相對高,同樣金額能買的股數就變少了。事實上,用總數的概念去看是一樣的喔!我想了一下,拿金額的概念來說明,可能會比較清楚。
假設每個月定期定額投入金額是1萬元,那無論00878配了多少股息、導致除息調整了多少股價,我們投入的金額就是1萬元,沒有變多或變少。
再講得更清楚一點,假設持有1,000股00878,目前價格25元,持有部位價值就是2萬5,000元;如果發現金股利1元,等於除息1元,股價會從25元變成24元,我們會拿到現金1,000元,再加上手上的1,000股,帳面價值為「現金1,000元+股數1,000股×24元=2萬5,000元」,總資產價值沒變。
如果股息沒有發出來,而是直接留在ETF裡,那麼股價維持在25元,持有部位價值仍然是「股數1,000股×25元=2萬5,000元」,結果是一樣的。
差別在哪?發現金,ETF幫我們「提早」把部分資本利得換成現金;留在ETF,這筆錢繼續在ETF裡替我們運作,何時要實現資本利得,變成自己決定。對於定期定額的人來說,本來就是用固定金額投入(上述說的每個月1萬元),股價高低只影響「當下能買幾股」,但不影響總投入金額,因此不會讓我們少了什麼。
說到底,高股息ETF有「合理的高股息」才是重點,發太多也是要再投入回去。而00878本來就不是為了追短期高息,它的換股策略都是有考量過的,例如6月的例行性換股「3進3出」,看重的是成分股的長期穩定經營與配息能力,不會為了追求殖利率而去大動干戈。
成分股配置上,半導體+電腦周邊超過4成,且有AI題材;金融和傳產占4成,也提供了防禦性。在這樣的產業結構下,就算遇到關稅或震盪,衝擊應該也相對可控。
最後再簡單整理一下,高股息ETF的股息會慢慢調降的原因:
1.金管會規定不得過度使用「收益平準金」來配息。
2.實際配息率應合理反映追蹤指數的股息殖利率。
3.成分股的殖利率大約就是4%~6%。
4.台股高點盤整久了,ETF的資本利得慢慢耗盡。
5.台股近年雖表現不錯,但許多企業(特別是電子業)選擇留存現金擴廠,或因景氣保守調降配息。
6.為因應之後的關稅、匯率變數,ETF選擇多留存一些來因應可能的變數。
與其配得高卻填息困難,現在的高股息ETF更強調穩定現金流、不傷淨值、追求長期總報酬(股利+資本利得),投資人也慢慢明白,高股息不等於高報酬,過度配息不一定是好事,因此轉向「總報酬導向」的ETF或策略。
所以,與其糾結「為什麼這次配得比較少」,不妨可以再多思考一下高股息ETF的角色:它仍然是能幫助我們降低資產波動、創造穩定現金流的工具;如果要拿來當退休金、當長期現金流配置,「合理的殖利率」4%~6%,反而讓ETF更貼近本質,也更能抱得住。
溫馨提醒:以上非任何形式個股買賣建議,投資之前請獨立思考、不要跟單,自己為自己的錢負責喔!
本文獲「艾蜜莉-自由之路」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連0056配息也縮水,高股息ETF真的不妙了?0056配息驟降和「2件事」有關
▶金管會出手、高股息ETF配息恐變少?資本利得還能配?一文看懂ETF配息規範
小檔案_艾蜜莉(張紫凌)
1982年生,大學畢業後積極自學投資理財方法,2008年開始投入股市,用自創估價法,鎖定股價被低估、年年配發股息的穩健公司買進,將180萬元本金滾成600多萬元資產,著有《小資女艾蜜莉──我的資產翻倍存股筆記》、《艾蜜莉教你自動化存股──小資也能年賺15%》。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