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影和水霧寫詩的藝術家來了,北美館「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5組必看作品解析
本周末起,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迎來了一場足以重新定義感知體驗的藝術盛宴——由冰島裔丹麥籍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首次在台灣舉行的大型個展「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Your Curious Journey)帶來為期三個月的展演,邀請大眾一同對其30年的藝術生涯進行深度回顧。
奧拉弗埃利亞松 Olafur Eliasson|1967年生於丹麥哥本哈根。以大型裝置藝術聞名,其作品運用光線、水、霧氣等自然元素,創造出改變觀眾感官體驗的沉浸式環境。長期關注環保議題的他於2019年被任命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氣候行動親善大使。
其最著名的作品為2003年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展出的《The Weather Project》(天氣計畫),創造出一顆巨大的人造太陽和霧氣,創下超過200萬訪客到訪紀錄。
這位曾用一顆人造太陽為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創造200萬觀眾觀展人次的藝術名家,將他對光線、色彩與自然現象的獨特詮釋帶到台北。
特展名稱的「旅程」在奧拉弗埃利亞松的創作語彙中具有雙重含義:既指涉觀者在展覽空間中的物理移動,也象徵著思想流動與感知探索的心靈歷程,「人生是一段旅程,它其實是不斷在改變、前進的。如果我們能接納這樣的一個不安的情況,就有機會去擁抱更多不同的可能。」奧拉弗埃利亞松於本展開幕時說道。
自1990年代起,奧拉弗埃利亞松的創作哲學便始終建立在一個簡單而深刻的前提之上:藝術不應該讓我們逃離世界,而是讓我們更清楚地看見世界。
這種理念在本次北美館的展覽空間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17件精選作品橫跨裝置、繪畫、雕塑與攝影等多種媒材,每一件都在邀請觀者重新審視日常的感知與習慣。
以下就五件奧拉弗埃利亞松代表作來為讀者進行深度賞析,每一件都能述說其理念與風格:
《單色房間》(1997)
這是奧拉弗埃利亞松曾在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丹麥館所展出的作品,如今在北美館獲得了巡迴展中最寬廣的展示空間。單頻率的黃光籠罩整個場域,完全抽離其它色彩訊息,使所有進來此空間觀者們,色彩感知範圍受到限制。
這種極簡主義呈現下的感官剝奪策略,迫使觀者重新思考視覺經驗的本質和可塑性。當你步入這個「黃色房間」時,你不再是作品的觀看者,也是作品本身的組成部分。
《冰河的最後七天》(2024)
這是此次展覽的最新作品,奧拉弗埃利亞松透過青銅雕塑呈現冰川融化的不同階段,作品的外觀來自藝術家與團隊在冰島名勝「鑽石海灘」(Diamond Beach)上所發現到的冰塊碎片,經過數位掃描存檔後,使用青銅鑄造成另一種得以展出的形式。
每個青銅冰塊旁所配置的透明玻璃球象徵冰塊融化後的水量,提醒觀者當前氣候變遷與全球升溫所導致的冰川加速消退。這件作品延續奧拉弗埃利亞松一貫的環境關懷,從早期的人工太陽到最新的觀冰系列,藝術家始終透過藝術的探索來喚起人們對氣候議題的深層思考。
《美》(1993)
這是奧拉弗埃利亞松本次展覽中最早期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的生涯代表作。《美》展現了奧拉弗埃利亞松對於「觀者即共創者」概念的早期探索,這件作品透過光線和水霧的折射反射,在幽暗空間中創造出七彩光譜的自然現象。
每位觀者在不同角度與位置下所見的彩虹都截然不同,取決於光線、水滴與觀者眼睛之間的相對關係。這種極具個人化的美學體驗則提醒我們:「美」從來不是客觀存在的實體,而是主觀感知的產物——這是一場透過物理現象進行一場哲學思辨。
《多重影子屋》(2010)
透過多色光源與投影的交錯運作,《多重影子屋》創造出錯位而繽紛的多重剪影。這件作品由木材、金屬、織物和LED燈組成,四面半透明投影屏作為牆面,當觀眾進入其中時,身體移動產生的光影變化使參與者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透過本作品,奧拉弗埃利亞松希望傳遞一個訊息:當每位觀者牆上的影子,即代表你存在於該空間的證據。這種身體與光影的互動,激發了感知與參與的雙重樂趣。
《被活動定義的物體(當時)》(2009)
透過頻閃燈的規律性閃爍,這件作品使噴泉水流看似凝固在空中,挑戰我們對「動」與「靜」的視覺認知,宛如是一場對時間感知的操控,為觀者提供了窺見當下的獨特體驗。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奧拉弗埃利亞松透過該作品邀請大眾「暫停」一下,凝視那些被日常忽略的瞬間奇蹟。
觀展者也是作品的一部分,超越視覺的感官劇場
奧拉弗埃利亞松的作品魅力在於其「非物質性」特質——光線、視覺錯視(Optical Illusions)、科學原理與天氣元素向來是他裝置作品的關鍵組成,他的創作往往透過觀眾的參與才得以啟動,讓大眾成為完成一件作品的動態實體。這種參與式體驗不僅改變了藝術品與觀者的關係,更重新定義了美術館空間的功能。
「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作為一個國際巡迴展覽,自2024年起會在三年間巡迴五座城市(北美館為其中一站),這種跨國界的藝術對話也體現奧拉弗埃利亞松作品的普世性,無論身處何種文化背景,人類對於光影、色彩和自然現象的感知,皆有著共通的生理和心理基礎,對於環境議題的倡議與同理也不分種族國界。
許多藝評認為奧拉弗埃利亞松的作品開啟了當代藝術在「體驗經濟」與「沉浸式體驗」之先河,而他集結藝術家、建築師、科學家與專業研究人員等各領域專業人才的工作室創作模式,也預示此刻藝術生產的協作性合作特徵。這種跨學科、跨領域的創作行為,也使藝術不再只是孤獨的產物,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
展期|2025年6/21(六)-9/21(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