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分析》民意不願民進黨一黨獨大!公民「愛」的力量成大罷免唯一資產

新頭殼

更新於 22小時前 • 發布於 23小時前 • Newtalk新聞 |高逸帆 特稿
大罷免投票結果顯示,多數民意不希望民進黨有一黨獨大的機會。 圖:民進黨提供

Newtalk新聞

首波大罷免潮投開票今(26)日落幕,沒有任何一位國民黨立委遭到罷免,民進黨與公民團體遭受大挫敗。民團用「愛」凝聚罷免,再加上民進黨以「側翼」身份協助,最終仍不敵國民黨的組織實力,以及民眾黨的助攻。黨內人士坦言,多數民意似乎沒辦法接受民進黨可能有一黨獨大的機會。另方面,此次大罷免、大失敗,也形同對總統賴清德領導的政府投下不同意票,民進黨未來在2026的縣市長選舉,危機已經提前浮現。唯一可喜的是,有一群公民不受政黨束縛,只為了自己的理念而戰,是這次大罷免中最重要的社會資產。

超過萬名青鳥重返青島東路 「護國保台晚會」現場人氣強強滾。 圖:張良一/攝

如要說起大罷免的起源,當然就是從去年5月開始的青鳥行動,有十萬群眾無法接受國會擴權,進而包圍立法院。後續,無法阻擋違憲法案通過的公民們,於去年7月陸續有提出罷免不適任立委的聲音,但未獲太多關注,直到去年12月的選罷法、憲訴法、財劃法修正,以及今年1月藍白大幅刪減、凍結總預算,罷免聲浪開始發酵。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更成立「反共護台志工聯盟」,將全國民團的能量整合,罷免行動正式展開。

國民黨在罷免過程中不斷操作這是民進黨選輸「翻桌」,不過,事實上,民進黨最一開始對罷免完全採取觀望態度,甚至直說了,就是不看好。但在公民力量持續凝結的情況下,民進黨可說是在二階連署階段「被迫」全體動員,最後衝到31席藍委,跌破眾人眼鏡。同一時間,國民黨推動的「以罷制罷」則是死亡連署、偽造文書不斷,導致創下31:0的難堪局面。

正當民團氣勢高昂之際,賴清德開始進行「團結國家十講」,反倒讓藍白找到宣洩出口群起圍攻,也進一步強化了罷免就是「藍綠對決」的形象,公民主體性因此弱化。不過,後續颱風來襲,賴清德將重心放回國內救災,藍白至此無太多操作空間。

到投票前的最後一週,賴清德強調,人民的行動是熱愛國家、守護自由的方式;前總統蔡英文也登高一呼,表態會去投票,給不少民眾一顆定心丸;副總統蕭美琴也跟上,三人的共通點都是「感謝公民團體」。再加上網路掀起的百工百業挺罷免風潮,多數人認為罷免的「勢」再度造了起來。不料,卻是因為同溫層太厚的關係,比如罷團津津樂道的「接機超人」,如果是國民黨支持者,根本就沒有看到這些消息。社群的演算法,也導致多數人錯估罷免的狀況。

賴清德團結國家十講成為破口之一。 圖:張良一/攝(資料照)

今天,首波罷免結果出爐,表面上,國民黨、民眾黨無疑是最大贏家。不過,國民黨永遠不懂的是,怎麼會有一群人願意花時間、不畏風雨,就這樣在街口站了一年多,只是為了要罷免他們;國民黨也不會想通,怎麼會有一群人在桃園機場、松山機場,輪班守夜,為的就是接住每一個回來的台灣人。正因為他們不懂,所以他們可以輕易地說出這些公民是領民進黨的錢,又或是用侮辱民主的方式直接抄黨員名單,即便一堆死亡連署,也不願道歉。

至於標榜理性、科學、務實的民眾黨,在黨主席黃國昌以仇恨賴清德為最高目標下,也傾全力協助國民黨。因此,即便有那麼多的死亡連署,如此「科學」的民眾黨依舊挺得下去,連明顯的違法行為,都要指控執政黨製造寒蟬效應。民眾黨的支持度不斷下跌,也顯見人民無法接受這種「民眾黨式的理性、科學」。

民進黨再來肯定不會好過,大罷免的「多數民意」顯見對賴政府投下不同意票,尤其在關稅未明之際,以及可預期的,藍白將會在立法院更加恣意妄為,都有待賴政府及民進黨團見招拆招。此外,民進黨有些派系原本同時間在佈局補選,不料,這種政治算計並未算到最後一席都沒通過,可見想要贏得席次,勢必得先贏得民心。

這次大失敗也將對2026年地方選舉產生影響,民進黨必須思考,「抗中保台」這塊神主牌或許在總統大選有用,但對於地方選舉來說,並非選民關注的焦點。相較之下,如何解決低薪、房價等經濟議題,或許才是未來內閣團隊的重中之重。接下來內閣是否改組,民進黨今晚記者會的一句話似乎也暗示了,「我們也有責任審慎省思社會反應,盡速調整步伐,努力回應人民的期待。」

「青鳥」熱情。 圖:張良一/攝(資料照片)

至於當初連署罷免的廣大社會公民們,在參與罷免的過程中,多數是政治素人,沒有相關選舉經驗的他們,也讓外界驚豔他們的論述條理,而他們也催出自己最大的能量。這股能量,當然也警惕國民黨立委,造就他們在選戰最後紛紛回防選區,部分爭議法案也都暫緩通過。

公民所展現的「愛」,在最後的倒數時刻具現化成一場嘉年華,包括在護國大遶境的時候,電音三太子在前面帶領民眾,大家直呼「氣氛非常好,非常歡樂」;當然,也可以看到罷團在晚會大唱三天三夜,又或是跟著搖滾要團一起大喊「大罷免、大成功」;還有,許多人自願接機迎接海外歸國國人,這都是過往大選從未見過的場面。這股公民所凝聚的力量,並非任何政黨可以收編,也是這次大罷免中最重要的資產。

延伸閱讀

罷免投票結束後,支持罷免的民眾在立法院外觀看開票情況,由於開票過程中,各地的不同意都高於同意票,民眾的神情顯得凝重。 圖:張良一/攝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離奇!高雄司機「公車內暴斃」卡路中 死因仍成謎

三立新聞網
02

曹興誠稱「823讓民進黨去努力」 綠黨團回應了

上報
03

竹縣五峰雙龍瀑布 溯溪教練捲入「翻滾流」溺水死亡

自由電子報
04

說到做到!選前放話「罷免失敗就結束營業」 業者真的要關門了

三立新聞網
05

大罷免慘輸 沈伯洋認協調不力:我做得不好、錯在我

太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26

天行者
我等那麼久投這一票,就是為了今天要看青鳥黑熊的崩潰臉
21小時前
黃俊雄
一年來罷團搞對立,值得?
22小時前
Linda Lin
現在還有民團嗎?不都是外圍組織了嗎???
21小時前
賴育欽
知恥近乎勇 不知恥近乎神勇
22小時前
Scott
白爛囉!
22小時前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鄭秀玲批黃國昌迷失在權力追逐 籲國人勿信他滿口謊言

自由電子報

中鋼114年1至6月合併稅前淨損15億6763萬元

NOWnews 今日新聞

人蛇驚魂!台東婦聽「嘶嘶」聲探頭嚇壞 竟是眼鏡蛇闖家門

TVBS

國民黨啟動黨主席改選 基層將力促盧秀燕表態

中央通訊社

館長今赴澳門再嗆賴清德 綠委反問:去中國敢批習近平?

民視新聞網

菲勞利剪狠刺 女友臥血街頭

中華日報

戲水遭浪捲 少年遺體尋獲

中華日報

高雄公車清晨「詭停快車道」 司機癱倒車內叫不醒…送醫不治

太報

男嗆店家 墾丁大街爆鬥毆

中華日報

診所招牌掉落砸6機車

中華日報

台灣合唱團赴日遭撤國旗!黃捷怒揭「欺凌手段」嘆:中國又來了

民視新聞網

726大罷免慘敗!美學者分析華府態度 預測823第二波投票結果

自由電子報

YT不實報導!南市府嚴正澄清並籲善盡查證責

NOWnews 今日新聞

台中潭子住宅大樓疑似廚房起火火警 6人預防性送醫

中華日報

濃煙圍困! 台中潭子大樓火警 7樓婦險跳樓求生

EBC 東森新聞
影音

濃煙圍困! 台中潭子大樓火警 7樓婦險跳樓求生

EBC 東森新聞影音

不與邪惡妥協! 鷹爸籲政院「堅拒執行違憲法案」:逼在野恢復憲法法庭

太報

父親節安全行南警提醒聰明防詐與安心守護

勁報

財經名人狂遭詐諞冒名 這4大關鍵字勿輕信

NOWnews 今日新聞

遭指為「台師大女足抽血案」共同主持人 北市大副教授發聲明否認

民視新聞網

新竹五峰雙龍瀑布溯溪 教練救學員溺斃

TVBS

青年前行、全力出擊 竹市青年事務委員交流延續參與公共事務行動力

勁報

氣瓶倒下壓傷腳背! 台籍遊客遭馬籍教練賞巴掌

EBC 東森新聞

中國邀川普、普丁一同閱兵?明居正還原勾結蘇聯史實:想搶奪抗戰話語權

風傳媒

館長將在中國設總部!網酸「體驗養套殺」:去對面會賺?

民視新聞網

驚魂!知名親子公園 醉漢隨機攻擊10歲童釀傷

EBC 東森新聞

共軍攻台北約會出兵?明居正看美軍歐洲司令示警「剩18個月」:態度很清楚

風傳媒

和平島社靈廟王爺海上遊江登場(圖)

中央通訊社

和平島社靈廟王爺海上遊江 基隆港郵輪會王船

中央通訊社

曹興誠籲放下823罷免讓民進黨努力 台中3罷團:續戰不放棄

民視新聞網

新竹五峰雙龍瀑布溯溪 1男子落水溺斃 家屬放棄急救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台鐵南迴大武至瀧溪不通 地下水溢流入大鳥隧道釀電路故障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苗栗竹南15歲少年沙灘戲水遭浪捲走 失蹤一夜空勤尋獲遺體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高雄左營鴨肉店驚見老鼠爬上生肉 衛生局:業者坦承屬實將開罰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高雄公車司機「停快車道上」猝死 民眾嚇壞急報案

EBC 東森新聞

賴清德出訪在即 府駁「美國關切罷免說」:訊息不實

上報

鼓勵更新招牌打造舊城美學 桃園市工務局:示範計畫區2年內全額補助

勁報

2026藍白整合難!黃國昌放話「新北議會內組黨團」 恐挑戰市長大位

台視

好心被雷親? 女撿「路中」垃圾 遭民宿業者飆罵

EBC 東森新聞
影音

好心被雷親? 女撿「路中」垃圾 遭民宿業者飆罵

EBC 東森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