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大罷免大失敗,激化民進黨派系內鬥!
民進黨在七二六的首輪大罷免慘遭滑鐵盧,不僅二十四位國民黨立委全身而退,新竹市長高虹安也度過險灘。身兼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發表一封無關痛癢的聲明,字裡行間其實充滿了擔憂失去權力的焦慮感。黨秘書長林右昌雖請辭擔起全責,卻無法阻止黨內咎責的聲浪。反對罷免和「保皇派」針鋒相對,顯然民進黨黨內派系內鬥日益白熱化,茶壺內的風暴隨時一觸即發。
一直以來就大聲反對無差別罷免的民進黨立委王世堅不改其志,在民進黨中常會再次呼籲賴清德應停止大罷免行動,主動撤回八二三的第二輪罷免案。然而,這番話引起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的回嗆,黨籍立委吳思瑤、王義川、陳培瑜及林楚茵也痛批,留下「不服從命令的,滾啦!」或「不拚難道投降嗎?吃裡扒外就再見不送」等等惡言惡語貼文,再加上幾位綠營人物在旁搧風點火,儼然就是為賴清德保駕護航。
對此,前副總統呂秀蓮公開支持王世堅,表示「不能因為是同個黨就忍受」,「政黨不應一邊喊民主、一邊支持言論自由,但加入政黨後,卻又沒收黨員的言論自由」。作家苦苓也不禁嘆息,「黨員同志提出異見就被叫滾蛋,這不就坐實了自己是個『專制政黨』?」並質疑開除「背骨堅」就能打贏第二波大罷免嗎?
很顯然,大罷免大失敗已經讓民進黨陣腳大亂,更重創國人對賴清德領導力的信心,最新民意支持度已跌到上任後的最低點,滿意度甚至比他贏得總統大選還差五個百分點。長期觀察台灣政情民調走向的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就說,除了大罷免的相關因素外,賴政府處理南部風災的民怨未解更是衝擊其支持度的主因之一。難怪,當民進黨代理秘書長親自到台南清淤時,普遍反應並非肯定、而是嘲諷!原來,只有在害怕失去選票的時候,民進黨才會想到災民。
從民進黨內派系觀察,台南市長民進黨內提名陳亭妃志在必得,賴清德卻有自己屬意的人選且意圖主導選局,代理秘書長何博文去作秀等於幫賴「宣示主權」。其次,王義川等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將矛頭指向黨內同志,無異於內鬥公開化。換言之,當前民進黨內鬥的主要目的,在於哪個派系能站穩明年底地方選舉的權力分配先機。
不同於蔡英文初掌黨機器時沒有派系奧援,因此願讓黨內派系雨露均霑成為共主,賴清德口頭退出新潮流運作,實際上卻倚重且只信任自己人,傳統的「派系平衡」已被打破。再加上賴清德性格專斷,沒有人敢於挑戰他的領導權威;黨內同志要博取他的關愛眼神、保護自己利益,激進言論越講越偏激,更在過去一年多達到高峰。
賴清德的性格傲慢、執拗,除了親信之外,幾乎聽不進任何人意見,從他毫不遮掩地與罷團會面到團結十講的內容,國人實在看不到他身為國家元首的高度。民進黨因這次大罷免撞牆翻車,他不反省該如何回到正軌、以政績說服人民,反而變本加厲地再與最新民意對抗。試想,一個不敢面對真相,不願聽從民意的領導人,又怎可能願意遵守民主政治常規?執政黨內當然看不到烏鴉,已成為報喜不報憂的一言堂。
現在賴清德社會信任度低盪,只能找黨內取暖。然而,不同於阿扁當年不分彼此的收編作法,賴的獨斷獨行雖能嚇阻黨內其他人的挑戰,但只會激化派系內鬥,進一步加劇社會分裂。
顯示全部
留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