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今年台灣景氣上肥下瘦、外強中乾

Smart智富月刊

發布於 07月04日01:00 • 張真卿

景氣循環是總體經濟活動的波動,一個景氣循環是指許多經濟產業活動大約同時期發生谷底、復甦、繁榮、高峰,然後衰退、蕭條,又谷底的情形。這一連串的波動會周而復始,但不定期的發生,其持續期間長則10年,短則3~5年不等。也就是說,不管現在經濟景況有多好,未來總是還會有另一次的衰退出現。當身陷景氣衰退、蕭條,至谷底時,也要記得,未來一定會有復甦、繁榮和高峰的一天。

實務上,一個景氣循環週期包含一個擴張期(復甦、繁榮和高峰),以及一個收縮期(衰退、蕭條和谷底)。景氣擴張期是由景氣復甦期開始,當景氣於谷底開始復甦時,公司的營收增加,獲利會成長,每股稅後盈餘(EPS)自然也會上升。這階段因為公司基本面表現亮麗,股價通常也會跟著上漲。大家一片樂觀,廠商積極擴產,景氣進入繁榮期。

在景氣高峰期(繁榮期末端),公司獲利依然可觀,但無法再成長,股價開始呈現高檔盤旋,漲不上去的現象。最後股市出現成交量暴增,股價不再創新高,此時景氣無力再往上攻堅,景氣的擴張期就結束了。

接著進入景氣收縮期。在景氣衰退期,公司獲利仍在,只是營收成長的速度變緩慢,獲利因為同業競爭而壓縮。到了景氣蕭條的時期,公司營收開始衰退,出現虧損,甚至倒閉事件時有所聞,人民失業比率升高,消費力道下滑。此時政府往往開始拼經濟,採取擴張的政策來刺激景氣復甦。例如:在貨幣政策上,降低存款準備率,調降重貼現率;在財政政策上,降低租稅,獎勵投資,擴大公共內需建設。蕭條過後,景氣進入谷底,沉寂一段時間之後,又會開始復甦,不斷周而復始。

運用景氣燈號趨勢

判斷股市未來走向

一般民眾最常用景氣對策信號(又稱「景氣燈號」)來判斷景氣的走向。景氣燈號每月由國發會公布,以類似交通號誌的5種燈號代表當時景氣狀況。國發會統計包括貨幣總計數M1B、股價指數、工業生產指數、海關出口值等9項構成指標,每項分數為1~5分,加總後就可得到綜合判斷分數,介於9~45分之間。

若綜合判斷分數為9~16分,燈號是藍燈,代表景氣陷入低迷;17~22分為警示性黃藍燈,代表景氣可能轉向;23~31分為綠燈,代表景氣穩定;32~37分為警示性黃紅燈,代表景氣可能轉向;38~45分,燈號是紅燈,代表景氣熱絡。

要注意的是,景氣燈號是股市的落後指標,投資人千萬不要以景氣燈號的位階來判定股價走勢,但是投資人可以運用燈號的走勢來判定股市未來的方向。例如:景氣燈號的綜合分數慢慢回升向上走,即使在藍燈,股價也有可能向上攀升;景氣燈號的綜合分數向下修正,即使在紅燈,股價也有可能開始做頭下跌。

1999年的時候,全世界網路盛行,電子類股表現優異,台灣以電子類股為導向,當時景氣燈號來到了紅燈,股價也在萬點附近。到了2000年之後,因為高科技泡沫化,加上台灣政黨輪替,景氣燈號由紅燈一路下滑到藍燈,當時股價最低跌到3,411點(2001年9月26日最低價)。

2007年與2008年也是同樣的情形。2007年全球景氣高漲,台灣的景氣燈號一度來到紅燈,當時股價也在9,000多點,此時為賣出股票的時機。隨後美國發生次級房貸風暴,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全世界股價修正,這個時候景氣又一路下滑到藍燈,當時候股價最低點跌到3,955點(2008年11月21日最低價),此時為買進股票的時候。

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引爆線上開會的商機,網路和筆記型電腦需求殷切,台灣電子組裝和零組件產業業績大爆發,台股也一路狂飆。到了2021年2月~11月,台灣景氣燈號又來到紅燈。隨後電子產業庫存過高,需求減緩下,景氣燈號開始下滑,股市也由2022年1月5日的高點1萬8,619點開始下跌,到2022年10月25日的低點1萬2,629點,共跌掉5,990點。此時景氣燈號來到藍燈,市場壞消息一大片,但有膽識的投資人開始逢低布局股票。

2023年,隨著人工智慧(AI)產業的浪潮興起,景氣燈號開始慢慢爬升,股市也開始扭轉向上,股價出現一波比一波高的格局。到了2024年的下半年,景氣燈號來到了紅燈,股市也來到了高點2萬4,416點(2024年7月11日最高價)。

2025年台灣景氣可以定義為「上肥下瘦」和「外強中乾」。上肥下瘦是指上半年很好、下半年不好;外強中乾是說AI出口產業好、內需傳統產業疲弱。

目前台灣的景氣燈號在紅燈和黃紅燈的區間高檔震盪13個月(詳見圖1),主計總處指出,在AI需求熱絡,受關稅戰預期、廠商提前拉貨影響,2025年上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有5.35%,但下半年就只剩1%。預測2025年全年最新經濟成長率為3.1%,較2月預測的3.14%下修0.04個百分點,勉強保3%。投資人須慎防2025年下半年景氣燈號下滑的疑慮。

台灣目前產業的景氣出現兩極化的情形,AI相關產業持續熱絡,但是非AI產業表現相當弱勢,例如營建業、成衣、製鞋、腳踏車、工具機和車市等。在投資邏輯上,因為下半年景氣有可能下滑,理論上要降低持股比率,而持股的內容要以AI相關產業和運用為主。

小檔案_張真卿

學歷:成功大學統計系、美國奧克拉荷馬市大學財管碩士
經歷:銀行國外部外匯交易室資深交易員
現職:上市公司董事長特助、台中科技大學講師
著作:《外匯投資初學指引》、《十五天學會外幣買賣》等六十餘本著作

延伸閱讀
台灣經濟未來3年發展趨勢向上
AI發展當道,帶旺輝達、博通等科技巨擘!基金醫生帶你看懂AI獲利方程式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產品遭美國海關暫扣! 巨大發緊急聲明:影響營收約4%~5%

中廣新聞網
02

快訊/經濟部證實自行車龍頭巨大公司涉不當勞動 即日起遭美國暫時禁止進口

太報
03

南非更名並降等台灣駐處 經濟部「回敬」晶片出口管制

商傳媒
04

捲入「台版馬多夫」保盛豐詐騙案 華南永昌投信累虧逾資本額1/2 

太報
05

0050持續霸榜、穩坐ETF存股王!00878、00919…高股息ETF的存股信心消失中?

Smart智富月刊
06

台股新高26307點、台積電1340元還能上車?他公式拆解:2330有400元空間、指數推升力3千點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