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博館第一階段開幕 卓揆:向世界訴說臺灣鐵道故事
記者郭曉蓓/臺北報導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30)日出席「國家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開放開幕式」時表示,感謝文化部、交通部及國內外各界共同合作,將「臺北機廠」活化為一座結合文化歷史、交通建設、工業發達及觀光事業的國家級文化地標「國家鐵道博物館」,期盼在活的博物館中,用鐵道及火車,訴說歷史的故事,也期許在促進國政發展的意見交流上,打破如同軌道的平行線關係,多方交換不同意見,以運用國家整體力量向全世界宣傳臺灣。
卓揆指出,交通部及文化部合力將一座原先可能被拆除的古蹟「臺北機廠」,活化成向全世界展開雙手、歡迎大家前來參觀的「國家鐵道博物館」,成為一座結合文化歷史、交通建設、工業發達及觀光事業的國家級文化地標。同時,今日也特別邀請日本大宮鐵道博物館石田亨(Ishida Toru)館長前來參與,希望吸取更多國際上的成功經驗,讓未來每一階段的啟用開幕受到更多重視。
卓揆表示,成立一座屬於臺灣本土的鐵道博物館,是全臺鐵道迷長期所寄望,非常感謝「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前後任主任,同時也是「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的重要成員洪致文教授及鄭彰銘主任,一棒接一棒,如同火車一節接著一節、一站開過一站,慢慢走著光明、遙遠,但是沒有終點的旅程。此外,「臺灣觀光協會」會長簡余晏、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都是成立鐵道博物館的重要推手。他也感謝文史工作者、里長與鄰里朋友等幕後無名英雄的合作與支持,今日能夠將國內重要的鐵道專家與鐵道熱愛者聚集在一起,是政府推動文物保存及觀光產業發展的重要時刻。
卓揆提到,除了國內各界的努力之外,也有來自海外的支持。早在2017年,東日本旅客鐵道株式會社(JR東日本),就將583系的臥舖電車捐贈給臺灣,當時擔任文化部長的鄭麗君,也親自前往日本大宮鐵道博物館表達感謝;而大宮鐵道博物館也在2023年與「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簽署交流合作協定,期待未來雙方在研究、典藏、展示等各方面有更多交流。
卓揆進一步指出,臺北機廠的保存,不僅保存了建築、車輛,更見證工業機械歷史的發展。今日在會場一旁所陳列的莒光號35SP32865號車廂,曾是一輛相當具有代表性的觀光列車,而在退役後,鐵道博物館將車廂修復成日本原裝的塗裝,恢復該列車原始面貌,展現對歷史的尊重,也期待後續能「在活的博物館中,用鐵道及火車,訴說歷史的故事。」
卓揆說,火車鐵軌永遠保持平衡、穩定,且方向固定,因此火車是全世界第二安全的交通工具,成為人人信賴又安全的交通工具。而兩條永遠保持平行線的軌道維繫著乘客的安全,但針對國政發展的意見交流上,則不能保持兩條永遠的平行線,必須讓坐在火車上的每位國人、乘客,都能充分交流意見。
卓揆強調,臺灣是一個在風雨中禁得起考驗的國家,面對風雨,可以在考驗與檢討之中自我調整,相互交換各種不同意見,進而融合一體成為民主化國家,期盼大家能在掌握對國家發展有利的共同方向上,拉近彼此距離,打破平行線關係,多方交流,此也有助於未來運用國家整體力量向全世界宣傳臺灣。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