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空勤助壩頂裝水位計 估10月初溢流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20日電)監測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空勤直升機協助,由林保署花蓮分署與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共9人,今天在堰塞湖壩頂成功裝設水位計;數據顯示,目前湖水面距溢流點尚有約40公尺。
因颱風薇帕影響,花蓮馬太鞍溪上游7月25日發生大規模邊坡崩塌,形成新生堰塞湖。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天表示,為提升監測能力,在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協助下,工作人員與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共9人,今天順利搭乘直升機,將水位計成功裝設於堰塞湖壩頂。
根據水位計最新回傳數據顯示,目前湖水面距離溢流點尚有約40公尺,未來將能提供相關單位及花蓮縣政府更精確警戒資訊,作為下游居民疏散避難重要依據。
林保署指出,馬太鞍溪堰塞湖自形成以來,已召開2次專家諮詢會議,邀集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工程會、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水利署、農村水保署及國防部等單位共同研商,包括壩頂降挖、炸開壩體、虹吸抽水等多種減壓方案。
不過,受限於堰塞湖地處偏遠、無道路可通達,且壩體土石鬆軟、周邊持續崩塌,還須考量颱風、豪雨及地震風險,皆使機具進場施工困難且具高度危險性,專家評估短時間內以工程手段處理恐不可行;因此,以強化監測警戒與下游防減災措施,作為目前主要應變策略。
花蓮分署表示,已在湖區周邊設置雨量計、濃度計、CCTV監視器,並連結水利署下游水位站及監視影像,隨時掌握最新狀況,但因壩頂地形險峻、無道路可達及受山區氣候影響,水位計安裝困難;在空勤總隊支援下,終於成功將水位計吊掛至壩頂,完成設置。
依據今天統計模型推估,目前堰塞湖湖面面積約82公頃,蓄水量約4800萬噸,已達滿水量(約9100萬噸)的53%;在無豪大雨情況下,預估湖水恐於10月初溢流壩頂。
花蓮分署長黃群策指出,水位計的裝設象徵監測精準度大幅提升,搭配既有雨量數據,能建立更完整監測模型,科學化掌握湖水上升趨勢與溢流風險;這些數據將作為重要防災依據,一旦水位或累積雨量達警戒值,花蓮分署將立即通報花蓮縣政府啟動必要疏散措施,確保下游居民安全。
花蓮分署呼籲,民眾切勿進入馬太鞍溪溪床及周邊河道活動,並請持續留意政府單位發布警戒資訊,共同守護生命財產安全。(編輯:陳仁華)11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