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女性剪指甲太深惹禍 急性甲溝炎痛到走不動
人的指甲儘管外觀不起眼,卻是保護手腳減少細菌或其他感染源進入皮膚的第一道門禁,值得注意的是,甲溝炎是皮膚科門診中最常見的指甲疾病之一,若不及早處理,疼痛和感染不只影響工作與生活,還可能造成長期變形或手部功能障礙,不可不慎。
奇美醫院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王羽安舉例說明,25歲年輕女生,腳指甲兩側習慣剪得很短,某天走路不慎踢到一側大拇趾,邊緣指甲嵌入肉裡,不但紅腫滲血,隔天指甲下冒出大片膿皰,經檢查診斷為急性甲溝炎,醫師執行局部清創引流,搭配口服抗生素消炎藥,治療兩週後腫脹才明顯消退。
王羽安指出,臨床上,急性甲溝炎常因外傷、過度修剪指甲或咬指甲引起,而慢性甲溝炎則常見於長時間接觸水或手直接接觸刺激性較強的化學物質的人,另一大主因則是黴菌感染,常見於老年病人,黴菌感染的甲板會呈灰黃色,故得名『灰指甲』,甲板異常不均勻的增厚,使指甲變形而壓迫到附近的甲溝。
此外,隨著癌症藥物日新月異,標靶治療造成甲溝炎的頻率也逐漸提高,服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的其中一個副作用,就是甲溝炎及肉芽組織的增生。少數的病人有捲甲,即甲板過度捲曲,常見於腳趾,指甲的面積大幅縮小,也更容易壓迫到底下的甲床,這類的病人就需要指甲矯正的輔助。
王羽安表示,急性甲溝炎治療以外用或口服抗生素為主,必要時合併局部清創引流;慢性甲溝炎則需對症下藥,如灰指甲需以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捲甲使用指甲矯正器等。癌症相關用藥造成的甲溝炎治療尤其冗長,除了口服的消炎藥以外,常須合併冷凍治療或化學燒灼,甚至甲基質手術來處理嵌甲的問題。
王羽安強調,最重要的治療其實是預防,剪指甲的時候應從甲板中間往邊緣剪,且兩側不宜修剪過度,以防甲板往前推進時,重複嵌入旁邊的甲摺。若甲摺組織已開始腫脹疼痛,可用紙膠帶將甲摺拉開,減少甲板接觸甲摺,盡量穿著寬鬆的鞋襪,同時減少上坡或劇烈運動等會過度使用大拇趾的活動。(陳婉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