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數百公頃良田被劃「低地力」種電,開發說明會遭抵制,大城農民:要種田不要種電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8月06日13:51 • 發布於 08月06日04:40 • 上下游新聞

政府為衝刺綠能,於 2023 年劃設「低地力」(土地不適合耕作)綠能發展區(詳細政策背景見文末),不受國土計畫規範,可在農地上大面積架設光電板。大城鄉是台灣第二大蕃薯種植區,但是台61以西卻也有339公頃被劃為低地力土地,引發居民不滿。

該政策雖因上百位專家學者連署反對暫時擱置,但開發商腳步並未停歇。開發商豐渠能源聲稱「執行低地力光電示範專區」,昨 (5) 日在大城鄉頂庄村召開開發說明會,遭居民強烈反彈杯葛而流會,但也引發外界質疑,低地力政策是否將死灰復燃?

大城反對方居民緊急組建自救會,由彰化環盟施月英協助。(攝影/林吉洋)

低地專案未通過?開發商:受地主壓力及饋線有限,盡力闖關

豐渠公司董事長施椘上接受《上下游》採訪表示,在經濟部能源署發布大城鄉台 61 以西為低地力土地後,基於相信政府,企業已在大城鄉台 61 以西陸續承租 40 公頃閒置農地,沒想到政策延宕兩年多,當初簽約地主陸續詢問開發時間,甚至質疑開發決心,對企業產生壓力。

施椘上表示,業者擔心投資血本無歸、更對地主難以交代,為了維護公司商譽,即便目前非最佳時機,仍嘗試提案。他感嘆,近兩年政府態度改變,光電變成「慘業」,外資撤資案場停頓,對於這些相信政府、已經簽下土地租約的業者來說,經營壓力非常大。

施椘上說,該公司向台電查詢,得知饋線(可將電送出之線路)規模僅剩 50MW,遠低於原先能源署專區說明會所稱 120MW,為了確保投資,必須在饋線用完之前申請開發,才能確保有足夠饋線空間。

開發商試圖與反對派民眾溝通,盼放棄杯葛。(攝影/林吉洋)

反對方農民:大城地瓜、蔬菜品質優良收入好,不是低地力

大城鄉雖位居風頭水尾,但農產蔬果卻一直穩定生產,農民無法接受政府指稱為「低地力」,認為農業智慧在於適地適種,尤其是地瓜跟冬季花椰菜,更是市場大宗。

發言人簡佳萍表示,頂庄村主要產業仍是農業,品質優良收入穩定,尤其大城鄉台61以西,土地方正大塊、排水良好,且是沙質地無懼颱風水患。一旦光電錯落在農地上,將影響整個農業發展。

契作地瓜的居民巫沛玹表示,大城鄉專攻台農 66 紅地瓜與 72 號紫地瓜,口感細膩「沙沙綿綿」,近年拍賣價穩定上升,每分地產值十萬元以上,不輸光電租金。她直言,許多年老地主並不清楚,出租農地種電後,可能失去農保身分,也要負擔高額地價稅與土地增值稅,她認為開發商有欺騙之嫌。

自救會發言人簡佳萍(攝影/林吉洋)

反對方:守住土地,故鄉才有機會東山再起

當地農民許員賓表示,大城鄉居民世代務農,生存倚賴這塊土地,但是政府以「低地力」貼在頂庄村之上,讓廠商藉機進場收地,政府這種作法是欺負農鄉。他以自己家族為例,靠腳下土地養活九代人,他這一代還要傳承下去,希望媒體能夠替大城鄉人洗刷這個土地污名。

農友康銘博則感性喊話,頂庄國小數年前被縣府廢校,導致鄰近頂庄、台西、公館村落從此一蹶不振,年輕人持續外流。但只要有土地還在,農民願意繼續打拼,偏鄉荒村還有翻身機會。他認為近年農產價格穩定,農業時機越來越好,呼籲眾人把農地守下來,地方東山再起還有希望。

農友康銘博說只要守下土地,農民肯拚,偏鄉也可東山再起。(攝影/林吉洋)
大城鄉有數百公頃農地種田,地瓜全國知名(攝影/林吉洋)

同意方地主:年老無力耕作,盼穩定收入安心退休

施椘上於會前一一致電地主,請地主們一同到現場發聲,同時希望政府可以藉這次說明會傾聽地主跟業者心聲。大村鄉游姓前鄉長以地主身分出席,引發反對方強烈抗議「外地人無權決定本村未來」,雙方數度近距離對峙互嗆,氣氛劍拔弩張。

會場也有地主表態贊同開發,蔡舜雄是頂庄村民,也是將土地簽約租給開發商的地主。他認為年紀已屆 70 歲,無法再繼續經營,既然政府願推動「光電示範區」,每年一分地租金 4 萬元,一甲地就有 40 萬元可領,他也想藉此機會退休養老。

他表示,深入了解後得知光電板並無毒害風險,他親自前往許多畜舍參觀屋頂光電板,畜舍下面的雞豬都十分健康,也沒有輻射電波危害,這是他願意出租種電的重要根據。

贊成方地主蔡舜雄認為,光電讓農民可退休養老,應互相尊重。(攝影/林吉洋)

彰化環盟:農漁村需要土地,粗暴的開發光電,不符永續價值

彰化環盟總幹事施月英說,大城鄉風頭水尾,所以更應該發展農業,因為農業更有韌性,相對而言,沿海環境脆弱,不應把電力系統設置在這「易致災地區」。今年丹娜絲造成光電系統嚴重受損,已是證明。

她說農漁村需要土地,只要肯做就有基本收入,只要一組工具,彰濱潮間帶採集赤嘴貝類也可養活人。如今卻被蓋上光電,壓迫到的是最底層採集漁民,她認為,光電已成為近年破壞環境最快的開發模式,珍貴的山坡地、農地、魚塭、溼地都被鯨吞蠶食,這種太陽能不配稱乾淨能源。

到場聲援的彰化環盟前理事長洪新䒴說,政府劃下「低地力」讓廠商降低成本設置光電,舉措傷害地方。他的故鄉在芳苑,種電沒有幫到在地,反而導致人口外流更嚴重,他請鄉親考量地方未來,祖先留下土地一代傳一代,不論未來好壞,土地留下來就是希望。

有機農許國成說,土地務農可以維持生平衡,鋪上光電不是友善環境。(攝影/林吉洋)

遭村民杯葛流會,開發商:尊重環保前輩,盡最大努力溝通

因開發方與地方居民看法差異極大,開發商雖數度嘗試進行說明會,但遭反對方強烈杯葛,導致議程無法進行,最後不歡而善。

施椘上苦笑稱:「原本贊同方就是多數,反對方是少數,多數人的聲音卻被少數人淹沒。」他說他尊敬這些環保運動前輩,但不能採取這種非理性手段癱瘓議事,「沒有辦法,只能更加努力溝通。」

學者:沿海農漁業不只是產業,是高齡社會的支持系統

康舒雅是倫敦大學博士候選人,著有《留下來的人》,她在彰化大城鄉進行長期田野調查,記錄高齡人口的勞動生活。她指出,沿海農業有許多間歇性的農忙時節,需要大量勞動力,成為農村高齡者的打工機會。

「這些勞動參與是農村高齡生活的重要組成,高齡者得到價值感跟社交生活管道,是維繫關係與人互動的重要機會」,是她研究的重要發現。她認為產業若消失,高齡社會表面上失去勞動機會,實際上會失去勞動價值感與社交生活,將加速高齡化農村的脆弱。

什麼是「低地力」綠能發展區?政策形成始末

2023 年,為衝刺達成 2025 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 20GW目標,經濟部、農業部、內政部三部會提出「綠能發展區」,原則上預計以西海岸劃設 5000 公頃「低地力」土地,另外 5000 公頃則選擇漁電共生區位內的非養殖生產區土魚塭,開發農地魚塭免經申請容許使用,賦予 70% 到 90% 光電覆蓋率,以填補光電用地不足的轉型困境。

因為此方案完全採取彈性開發,可農漁也可漁電共生,亦可變更脫離農地,又名為「農光共存」。經濟部當時參照屏東沿海四鄉鎮「嚴重地層下陷區」專案模式,認為遴選兩、三家業者進場整合土地,可避免此前土地掮客惡性競爭,促成光電商整合大規模土地,業者自行投資升壓站,以減少台電負擔饋線鋪設的龐大成本。

「低地力」區位的指定,當初由前述三部會,在西海岸擇定風頭水尾、土壤鹽化、地層下陷地區開始劃設,其中大城鄉台 61 以西 339 公頃被指定為第一批低地力示範專區,其餘還有台西、四湖、口湖等地陸續被劃設。

當時有村民指出,低地力將造成農村被光電包圍,產業空洞化,加速農村凋零,甚至也有光電業者認為「政府作莊」容易變相成為政治尋租管道,也走向獨尊大型業者。

此一政策提出修法預告後,遭到上百位國土、空間規劃學者專家聯名反對,認為能源開發不該凌駕國土永續,而且「低地力─綠能發展」政策並無公開說明與社會參與,恐怕淪為政府變更農業區「空白支票」,衝擊沿海農漁村甚至已經導致與政府內部責任分工失衡。

最後本案由於學界集體反對,時任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在2023年 7 月 13 日宣布暫緩,重新回社會溝通,輿論暫時平息。然而有不少業者已看準低地力土地,投機者紛紛買進或投資沿海土地,造成沿海土地供給市場扭曲,不少專業農戶承租地遭解約或改為一年一簽,嚴重影響農業發展。

本案業者也因為在大城鄉承租大筆土地,造成土地租金壓力;也因為遲遲未動工,地主僅拿到打折租金,不滿質疑逐漸累積。最終壓力下,開發商決定重新啟動申請開發,進可逼迫政府表態讓業者融通開發,退而至少取得饋線保留,讓本案承租土地還保有轉手價值。

【延伸閱讀】低地力-綠能發展區系列報導

綠能專區急就章,國土規劃遭架空,百餘位專家學者聯署反對

放寬土地管制,綠能專區大放送,百位學者批:棄守國土永續

農業區變綠能專區,專家:農漁民遭「放生」;農部:以事實認定

【獨家】「農光共存」:補 2025 光電缺口,漁電共生逕種電不養魚

07》綠能與農漁爭地,能源政策往哪裡去?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北榮名醫涉詐領逾3377萬!假藉研究貪污遭起訴 台北榮總:零容忍

鏡週刊
02

女子巷口撿到「價值995萬」金條 順手帶回家!挨告辯稱:以為假的

CTWANT
03

快訊/挺韓直播主陳清茂「破獄救柯文哲」籌嘸百萬…咆哮、拍桌嗆銀行員

三立新聞網
04

交保喊卡!柯文哲「還要再想想」柯美蘭:哥哥知道家裡其實沒有7000萬

三立新聞網
05

遭羅智強轟「變了」 黃暐瀚認了這件事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