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衛星八號赴美發射、搶1.8兆美元太空經濟!火箭阿伯喊足毋甘…賴清德揭「齊柏林」4大任務
蘇芳禾
圖片 國家太空中心 提供
全球都投入太空競賽,2035年全球太空經濟規模預估將達1.8兆美元,台灣也不缺席!由國家太空中心(TASA)主導研發的「福爾摩沙衛星八號」(Formosat-8,簡稱福衛八號)第一顆衛星(FS-8A)週二(10/7)搭飛機前往美國發射,這顆衛星以已故的知名導演齊柏林來命名,希望讓世界繼續「看見台灣」。 「『競逐太空』是台灣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總統賴清德表示,這顆齊柏林衛星包含自主設計多類關鍵元件,達到8成以上的自製研發比例,展現台灣大型科研系統的能力,也讓台灣站上國際太空市場的舞台。 賴清德也指出,未來齊柏林衛星將與後續衛星構成緊密的對地觀測網絡,所收集的資料將應用在國土規劃、農業監測、災害應變與環境保護,藉此提升人民生活福祉,更強化國家韌性,讓台灣能夠積極應對氣候變遷以及地緣政治的挑戰。 五月天歌曲「頑固」的「火箭阿伯」原型、TASA主任吳宗信指出,福衛八號計畫從2019年成立,由三任計畫主持人接力,經歷關鍵設計審查、組裝與環境測試等關卡,可說是關關難過,幸好在同仁共同努力下,關關都過。 他也幽默說,「衛星要離開,我們心中足毋甘(捨不得),期待它可以貢獻社會!」「齊柏林衛星是台灣隊的心血結晶。」
福爾摩沙衛星八號(簡稱「福衛八號」)是台灣第一個自製的衛星星系,共有8顆光學遙測衛星,其中第一顆(FS-8A)於7日從新竹的國家太空中心(TASA)起運,準備搭機送往美國,並會於今年第4季發射升空。
▲ 福八起運儀式。圖/TASA
為何命名齊柏林?賴清德揭原因
總統賴清德在起運典禮表示,這顆衛星就像已故的齊柏林導演,透過鏡頭讓世界「看見台灣」,期許「齊柏林衛星」未來會讓齊導演的關懷飛得更高、看得更廣,繼續守護台灣、觀照世界。福八起運典禮,賴總統、國科會吳誠文主委與已故齊柏林導演的家人及「看見‧齊柏林基金會」代表等均到場見證。
「福衛八號」由TASA結合國內產學研界自主研發,包含6顆原始解析度1米的光學遙測衛星、以及2顆原始解析度小於1米的超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自今(2025)年起逐年發射,預計2031年佈建完成。相較2017年發射的台灣第一顆自製光學遙測衛星「福衛五號」原始解析度2米,福衛八號的解析度更高,並預計以星系方式運作,使地表取像更頻繁、也更清晰。
▲ 總統賴清德。圖/TASA
衛星4大任務 包含災害應變等
賴總統在起運典禮致詞時表示,他在今年 5 月視導福衛八號整備進度時,就將這第一顆衛星命名為「齊柏林衛星」。齊柏林導演生前以空拍影像記錄台灣,用鏡頭呈現山林的變遷,展現不同人群如何在這片土地立足。他的作品喚起社會對環境的關懷,引導我們「看見台灣」。
「如今這份視野將隨衛星升空而延伸到太空,成為守望台灣的眼睛。」賴清德表示,齊柏林衛星將與後續衛星構成緊密的對地觀測網絡,衛星資料將廣泛應用在國土規劃、農業監測、災害應變與環境保護上,不僅有助於提升國民生活福祉,也能強化整體國家韌性,讓我們能積極應對氣候變遷與地緣風險帶來的挑戰。
國科會:2035年太空經濟達1.8兆美元
身兼TASA董事長的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則在致詞時指出,近年全球太空產業快速蓬勃發展,從低軌衛星通訊、遙測應用、太空資源探勘到環境監測,太空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環。
吳誠文指出,據估計,2035年全球太空經濟規模將達1.8兆美元;台灣在這波浪潮中應憑藉資通訊、精密機械與電機的產業優勢,透過國家太空計畫累積產學技術能量、取得飛行履歷,帶領國內業者共同進軍這個兆元市場,讓太空計畫可以充分支援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強化國家太空韌性。
「父親一輩子都在天上飛,現在飛得更高了。」齊柏林導演之子、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齊廷洹致詞時表示,在父親拍了看見台灣之後,齊柏林就不只是父親的名字而已,而是台灣人守護家園的視野。他代表家人及基金會,誠摯感謝總統將福八第一顆衛星以父親之名命名,希望這顆衛星能接替父親對土地的熱愛、對台灣的關懷。
歷經3任計畫主持人接力 火箭阿伯:足毋甘欸、台灣隊的心血結晶
五月天歌曲「頑固」的「火箭阿伯」原型、TASA主任吳宗信指出,福衛八號計畫從2019年成立,由三任計畫主持人接力,經歷關鍵設計審查、組裝與環境測試等關卡,可說是關關難過,幸好在同仁共同努力下,關關都過。
吳宗信說,齊柏林衛星是台灣隊的心血結晶,其任務酬載、衛星電腦、電力控制單元、姿態與軌道控制次系統等關鍵元件與技術,絕大多數均由國內自主研發,自製率達84%。
吳宗信也指出,齊柏林衛星共與國內33個產官學研單位合作,如果衛星順利運行,合作夥伴可藉此驗證技術,衛星的元件與軟體亦可取得飛行履歷(Flight Heritage)。他說,看著福八首顆衛星起運。
吳宗信致詞最後,也特別用台語感性說,「好像又到學校的博士班,一個學生我們栽培這麼多年總算可以畢業了,他要離開,我們心中足毋甘(捨不得),不過更多是替他足歡喜。期待他有出脫(有出息)、可以貢獻國家社會。」
▲ 火箭阿伯、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圖/TASA
▲ 吳宗信感性以台語致詞(影片29分35秒處)。影片/TASA
除了遙測取像的主要任務,齊柏林衛星還搭載由國立成功大學物理系教授陳炳志團研發的科學酬載「雙波段大氣瞬變影像儀(DIAT)與電子溫度密度儀(TeNeP)」,用於閃電與電離層相關研究,可觀測電離層及進行地面伽馬射線閃光(TGF)起源與觸發機制的研究。
「齊柏林衛星」將部署於距離地表561公里高的太陽同步軌道,透過地面影像後處理(Super Resolution)的方式,達到小於1米的超高解析度。星系佈建完成後,將可提供每日多次再訪能力與全球涵蓋的衛星影像,達成即時性衛星資源需求。
相關報導
縣市長執政2周年專訪》不只火箭基地、高鐵…黑鮪魚故鄉迎來台積電!屏東周春米:要把孩子留住免到六都擠
更多今周刊文章
顏正國抗癌快1年,汪建民去年今天也是肺腺癌離世…不菸不酒發現就癌末,權威醫:只有這方法能提早救命
星巴克買一送一來了!優惠連2天,那堤、星冰樂、冷萃咖啡都有?飲品一次看…加碼超商咖啡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