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範毛工】搜救犬:在災難現場,用鼻子尋找「希望的氣息」
動物不只是人類的心靈伴侶,在很多領域,毛小孩以牠們特殊的天賦和「專業」,為世界奉獻心力。這些「工作動物」就如同「模範勞工」,也是維持社會運轉重要的螺絲釘,不是光靠可愛、賣萌療癒大家而已,是學有專精、以實力獲得牠們的「職務」。《少年報導者》推出「模範毛工」新單元,帶大家認識默默堅守崗位的「工作動物」,牠們的付出與敬業,值得我們尊敬與感謝。
系列單元第一個登場的,就是在近日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災害的泥濘土石中,協助搜救工作的「搜救犬」。如果你也有想認識的「工作動物」,請寫信給我們的小幫手「報導仔」,他會通報我們的記者出擊,為大家專訪這些厲害的「毛職人」。
從921地震到馬太鞍堰塞湖,從倒塌的飯店到氣爆的商場,搜救犬在最黑暗的瓦礫堆中,嗅出生命的氣味;在最危險的廢墟裡,帶回希望的訊息。牠們在倒塌的建築物間穿梭,在布滿泥濘的山林與溪谷間奔走,用靈敏的嗅覺與堅定的勇氣,搜尋著受困的人們。每一次出任務,挺進災區,都在跟時間賽跑,從死神手中搶救人命。
2025年9月23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事件,讓花蓮縣光復鄉遭滾滾洪水覆滅,許多第一時間來不及撤離的災民失聯,全台搜救人員前往支援,希望搶在黃金救援時間內,把人救出;搜救隊的成員裡,也有不少「毛隊員」──包括高雄市特搜隊的藍波、咪娜、歐瑟、傳八與萬斯;台南市特搜隊的Dota;台中市特搜隊則出動Parker、Jacob、Ring前往救援。
截至10月9日,仍有5位民眾失聯,前進指揮所再度請求各縣市協助支援,台中市特搜隊的Uno與桃園搜救犬隊也前往災區;而花蓮在地的搜救犬Fancy、Hero則守在現場,繼續搜索。
儘管這些搜救犬過往的戰功彪炳,但堰塞湖潰壩夾帶大量土石泥流,會讓氣味難以釋出,增加搜救難度,這次任務嚴格考驗牠們的極限與應變能力。
土石泥流掩蓋氣味,搜救犬前所未有的難艱挑戰
台中市特搜隊是支援這次「馬太鞍搜救任務」的單位之一。堰塞湖潰壩發生的隔一天,原本是搜救犬認證考試既定的日子,但特搜隊接獲支援通知後,包含領犬員的消防人員80餘人與兩隻搜救犬Parker、Jacob,即刻直奔花蓮縣光復鄉災區。由於大型車輛與機具無法橫跨中橫公路,救災車隊從北部繞行進入花蓮,花了12小時車程,抵達光復糖廠前進指揮所時已是深夜11點。
抵達當地後大家沒有停歇,迅速分成三組,展開24小時輪班搜索任務,換上水域裝備,前往佛祖街與光復市區等重災區。第一梯隊由領犬員郭俊儀與搜救犬Parker、領犬員李偉碩與搜救犬Jacob出勤。第二梯出發的領犬員張憲騰和搜救犬Ring則搭火車前往,前往接棒輪班。而在前進指揮所發出最後6名失聯者搜尋請求後,第三梯次的領犬員洪瑞宏和Uno又立即前往馳援。
台中特搜隊搜救犬隊小隊長、也是Parker領犬員的郭俊儀指出,這次災害的特性真的很罕見,由於泥沙密實、缺乏空氣,氣味難以釋出,「這是狗狗沒遇過的災難類型,難度非常高。」但即便如此,「哪怕只是找到一絲希望,也值得。」
在救援第一時間,重災區的佛祖街持續灌入大水,泥沙嚴重淤積,救災人員多次嘗試推進,但因泥深與水勢不穩,只能搭乘怪手等重機械代步。搜救人員決定,讓搜救犬專注於市區搜索,搜救犬也分區行動:Parker與Jacob展開氣味搜索任務,協助確認是否仍有人員受困;Ring負責在米棧大橋附近的河岸上游嗅聞;Uno則在馬太鞍溪橋旁的泥沙堆中,繼續搜尋失聯者。
搜救犬第一任務雖然是「搜出生還者」,但排除「沒有受困者」也是重要的搜救功能,因為這樣才能讓指揮中心得以確認區域安全、宣布清空,讓搜救大隊能迅速將人力與資源推進至下一個重點區域,爭取寶貴的救援時間。
日常的嗅覺判斷、路徑記憶與耐力訓練,通過考試才能執勤
台灣是一個多天災的地區,颱風、地震常常造成災害與人命損傷。台灣的搜救犬制度,從1999年的921大地震開始,當時,國際救難隊帶著搜救犬來台協助救災,台灣人第一次看到這些訓練有素的狗狗穿梭在倒塌的瓦礫間,找出被困的生命,也讓我們意識到:「需要有自己的搜救犬隊!」
2002年內政部消防署正式成立特種搜救隊,隨後成立了搜救犬隊,各縣市消防局也陸續成立搜救犬隊。2012年台灣成為國際搜救犬組織(International Rescue Dog Organization, IRO)會員,每年依照國際標準舉辦評量,確保每一隻搜救犬與領犬員都擁有國際認可的專業資格。根據消防署統計,截至2024年6月,全台共有81隻現役搜救犬。
台灣建立起完整的搜救犬培訓機制,從犬隻挑選、訓練到調度與管理,都有明確的流程。
2018年成立的台中市搜救犬隊,基地就位於921地震教育園區旁的光復新村,這裡保留著當年受損的建築物,成為最真實的訓練場地。搜救犬們就在這裡學習如何穿梭於瓦礫堆中、搜尋、等待指令,為下一次的任務做好準備。
《少年報導者》記者前往台中採訪時,前兩梯次赴花蓮執勤的搜救犬才剛返回,完成被任務延遲的考試。狗狗們的疲勞已經恢復,與領犬員玩著拋接遊戲,是執行勤務與大考後的喘息時刻。平時牠們的訓練十分扎實,每天都與領犬員一同鍛鍊嗅覺判斷、路徑記憶與耐力,透過一次次實境模擬,在真正救災時才能發揮最佳狀態。
搜救犬一般在2~3個月大的幼犬時期開始養成。領犬員會評估牠是否對玩具與食物有高度慾望,慾望強的狗狗,訓練時能有更強的動機;接著展開「社會化訓練」,學習與人、環境相處,適應不同聲音與氣味;之後再進入基礎與專業訓練,培養穩定性、服從性與搜救能力。
要成為一隻搜救犬,必須通過嚴格的考試,必須通過的服從訓練與專業科目包括:
無牽繩腳側伴行:在沒有牽繩下仍能緊跟領犬員。
長時間臥等:在吵雜環境中保持鎮定不動。
遠距離控制與方向指揮:聽從口令到指定地點搜索。
滑動平台、長隧道與水平梯訓練:模擬災區不平坦的環境。
靈敏嗅覺辨識人的氣味,一隻搜救犬可抵20名人員
為何需要搜救犬協助救災呢?郭俊儀指出:「狗狗靠嗅覺搜尋,一隻搜救犬可以抵上20名人力。」
在台灣,搜救犬的任務類型,大致分為兩大類:
1. 瓦礫搜救犬:在倒塌建築的範圍內,尋找被困或掩埋的受害者。
2. 路徑追蹤犬:在廣域地區依氣味樣本尋找特定失蹤者。
郭俊儀表示,國內的瓦礫搜救犬的訓練較為成熟,路徑追蹤犬則還在發展中。
搜救犬的第一任務是搜尋生還者,專業的搜救犬會嗅聞空氣中的氣味做出判斷,依不同的反應,把訊息傳遞給搭配的領犬員。郭俊儀說,當搜救犬感覺「現場明明沒有看到人,卻有人的氣味」,牠們便會四處搜尋,將人找出來。一旦發現生還者,搜救犬會大聲吠叫,引起領犬員的注意,領犬員和其他的搜救人員就會接手救援,開挖並保護生還者脫困。若是發現沒有呼吸、心跳的氣味時,搜救犬則會表現出困惑的身體語言、但此時不會吠叫,讓領犬員知道「這裡有氣味」,接續進行確認工作。因此,搜救工作十分仰賴領犬員與搜救犬平日訓練培養出的默契。
搜救犬的「職業安全」,也受到專業評估和保障。例如:牠們在執行「瓦礫搜救」任務的時候,不會穿戴任何頸圈、背心、雨衣或鞋子等。台中特搜大隊領犬員張憲騰解釋,如果搜救犬的穿戴物被瓦礫、鋼筋勾住,掙脫不開反而會造成牠們的危險,所以不戴項圈和背心是一種保護措施;但執行「路徑追蹤」任務,則會配戴適合長度的牽繩。
黑狗在晚上執勤時,幾乎融入夜色中,是否要佩戴發光頸圈,讓牠們能被看到,也需要仔細評估。搜救時若遇到水流太過湍急,也不會貿然讓搜救犬下水,以保護搜救犬安全執勤。
此外,牠們還有完整的健康與照護制度,每年固定進行健康檢查;為防止受傷,訓練後會補充關節保健品與營養劑。搜救犬的服役年限為4年,最長不得超過7年,期間要接受定期評估,若健康或能力不再適合執勤,便會正式退役。
領犬員與搜救犬不只是夥伴,也「教學相長」
領犬員是搜救犬最親密的夥伴,而「相親」是搜救犬挑選的重要環節。
關務署海關緝毒犬中心會將培育期間特質不適的犬隻釋出,這是領犬員挑選搜救犬的重要來源,領犬員會與犬隻互動觀察,看看是否能建立信任與默契。張憲騰回憶,他初次見到拉不拉多犬Ring時,感受到牠樂天又熱情,對玩具與食物的慾望極高,與陌生人互動良好,「那時就知道,牠會是個好夥伴。」
今年4歲的Ring是張憲騰親手帶大的第一隻犬,他笑說:「第一次見到牠時,全身泥巴,卻一點也不怕生,還想玩。不怕髒、什麼都想試的性格,就是搜救犬最寶貴的特質。」
7歲的拉布拉多Parker也是天性樂天又開朗,「不管昨天做錯什麼、今天又是新的一天,」從不生氣,也不記仇。作為Parker的領犬員,郭俊儀2023年才正式加入搜救犬隊,Parker比他更早進隊,反而成了帶領他這位新人的前輩,「牠是有經驗的,我只需要維持牠的技巧,並且建立彼此的關係與互動,還要讓牠認同『為什麼要聽你的』。」
Parker和郭俊儀第一次並肩出勤,是2023年南投仁愛鄉風災,那次風災範圍不大,土石流淹沒了加油站,成了他們「小試身手」的經驗。2025年初的新光三越氣爆案,是Parker較特別的一次出勤,這場災難並非風災或地震,搜救犬通常不被派遣參與。
當時現場電力中斷、無燈照,裝潢後的空間堆滿木條、鐵釘、扭曲的鋼條,甚至不知在何處的天井,擔心Parker受傷,郭俊儀也格外小心,「我們在一樓等指揮官分配任務,被分到12樓,我與Parker就一步步走上去,指揮Parker在熱點區搜索,確認有疑慮的地方。」他們在黑暗與危險的環境裡工作了一個多小時,確認沒有人困在裡面。對郭俊儀與Parker而言,那是一次「彼此信任」的任務。
Taiwan can help! 台灣搜救犬也能支援國際搜救
台灣搜救犬隊不僅在國內救災,也有國際救援的經歷。
目前已經退役的Melody,就是台灣少數擁有國際認證、有出國執行任務資歷的搜救犬之一。
領犬員洪瑞宏說,現年11歲的Melody在訓練初期就展現出極強的工作動機與學習能力,對指令的理解力高。2017年亞洲區第一次舉辦MRT(Mission Readiness Test)國際認證時,牠就通過測試,跟洪瑞宏被特別徵召,一同接受密集訓練,僅用9個月就考取了搜救犬高級認證。
2023年他們一起參與土耳其大地震出勤,Melody能辨識出「有氣味但無生命跡象」的遺體位置,協助團隊定位。Melody被視為「搜救犬隊的驕傲」,目前已退役、卸下任務,而牠的領養人就是領犬員洪瑞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