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今天啥日|11/5 末代皇帝溥儀逐出紫禁城 兩千年皇權徹底崩解

鏡報

更新於 22小時前 • 發布於 22小時前 • 鏡報 影創中心
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下令驅逐溥儀出紫禁城,象徵中國兩千年帝制的終結。(圖/維基百科)

1924年11月5日,紫禁城的寂靜劃下中國帝制的句點。馮玉祥政變推翻舊勢力,迫使末代皇帝溥儀出宮,象徵兩千年皇權徹底崩解,共和時代自此揭開新頁。

馮玉祥驅逐溥儀出紫禁城,是中國近代史上象徵帝制最終崩解的重要事件。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清朝滅亡,末代皇帝溥儀被迫退位,但根據《清室優待條件》,他得以暫居紫禁城,仍保有皇室的待遇與尊榮,繼續在宮中以「皇帝」的禮節生活。北洋政府對此一直維持默許態度,形成「共和國中仍有皇帝」的奇特局面。

1924年,馮玉祥原隸屬直系軍閥曹錕麾下。同年十月,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在戰爭末期突然發動「北京政變」(又稱「首都政變」),推翻曹錕政府,掌握北京政權。為了樹立新政形象、打擊舊勢力、並宣示共和決心,馮玉祥決定廢除清室優待條件,將溥儀逐出紫禁城。

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突然帶領軍隊包圍紫禁城。鹿鍾麟奉大總統黃郛之命令,帶著《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宣言文件,與李石曾和張璧帶領軍隊佔領紫禁城,使用武力要求遜位皇帝溥儀簽署「取消皇帝尊號聲明」,限溥儀在兩天時間內,收拾個人物品,離開紫禁城,如果溥儀拒絕,馮玉祥威脅要燒毀紫禁城。溥儀為保護紫禁城免遭破壞,別無選擇,只能無奈地答應其要求。當時溥儀年僅十九歲,對此毫無準備,只能在倉促出宮,先暫居父親載灃的宅邸醇親王府,之後在日本人的協助下,先後居住於天津日租界的張園和靜園。

這一事件象徵清王朝與帝制體系的徹底終結,中國從形式上真正成為共和國。馮玉祥的行動被視為「反封建、反帝制」的重要一步,受到部分知識分子與輿論的讚賞,但也有人認為他藉政治口號行軍事奪權之實。溥儀被逐出紫禁城後,失去了皇室權力與尊嚴,然而他後來又在日本的扶持下成為「滿洲國」傀儡皇帝,歷史命運再度轉折。整起事件不僅揭示舊制度崩潰的象徵意義,也反映了軍閥時期政權更替的動盪與現代中國轉型的艱難過程。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加入《鏡報》官方帳號,精彩新聞不漏接

更多鏡報報導

今天啥日|10/22 鈴木一朗生日 致敬永不止步的安打王
今天啥日|10/23國際賞同事巴掌日 大家選好哪位同事了嗎?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特展作品遭志工誤認髒汙擦拭 基隆文觀局致歉

中央通訊社
02

苗栗公園驚見525萬金條、10萬現金!失主身分曝光

民視新聞網
03

健保補充保費將大修!三大變革擬116年上路 股利利息改「年度計算」衝擊480萬人

NOW健康
04

洗菜別再加鹽!譚敦慈揭「最神1招」 蟲卵、農藥全清光

三立新聞網
05

【圖解新聞】搶吸普發現金客戶 各銀行抽獎送錢狂加碼

LINE TODAY
06

日本超紅失眠救星「無羊枕頭」美式賣場開賣 醫:非人人適合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