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指數投資 資產隨時間倍增
編按:從一名公職消防員,到39歲成功財富自由,陳繼勛(Chris)使用的投資系統是採取成長型的美國科技股搭配指數投資的資產組合,其中指數投資所占的比重多達30%以上。為何他會選擇用指數投資作為資產配置的重要成分?以及新手投資人究竟該學他從成長型股票入手?還是從指數投資入門?Chris在他的新書《FIREman 39歲退休實戰筆記:指數投資x最強企業,打造加速財富自由的行動路線》當中分享了他對指數投資的看法以及自己的實際做法。
以下為新書精彩摘要:
指數投資是指買入特定指數,持有市場的全部標的,設法取得市場的平均報酬。在過往這個做法很困難,因為一般交易者很難去購買市場內全部股票。
然而「指數投資之父」約翰.柏格(John C. Bogle)讓這套投資方式得以實現;他在1976年創立Vanguard 500 Index Fund(美股代號:VOO),這是追蹤標普500指數的基金,有著低廉手續費跟管理費,並且以「不要找最聰明的人去打敗市場,而是相信市場本身的力量」讓普通投資者也能享受投資的好處。
就連傳奇投資人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也盛讚指數型基金,並在2007年公開提出一個著名的指數型基金對主動型基金的挑戰:
「我公開賭50萬美元,賭沒有任何投資專家,選至少5檔對沖基金、在一段長時間後,績效能與無人管理的S&P 500指數基金匹敵⋯⋯我選了低成本VOO作為我的參賽者。」
後來避險基金經理人泰德.塞德斯(Ted Seides)接下挑戰,雙方正式展開這場歷時10年的「華爾街巔峰對決」。這場賭局2008年開始直到2017年年底才揭曉最終結果。
巴菲特選擇的S&P 500指數型基金在這10年間繳出125.8%的累積投資報酬率,年化報酬率達8.5%。反觀塞德斯的避險基金組合,僅獲得36.3%的累積投資報酬率,年化報酬率僅3.2%。結果巴菲特以壓倒性的優勢取得勝利。他的觀點也得到了實證:與其支付高額費用給所謂的投資專家,不如選擇簡單又低成本的指數投資。
巴菲特甚至要把遺產大部分都放在指數型基金,在2013年以及2017年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寫道:
「我留給太太的遺產信託基金,就是投資在10%的短期政府債,以及90%的S&P500『低成本指數型基金』。這長期的結果,會比那些高費用的經理人或投資機構好多了。」
「在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2005年度報告中,我說所有專家主動投資策略表現,都會在幾年之後落後業餘坐著不動的投資人。各種『幫手』所收的龐大費用只會讓『所有』他們的客戶更糟,還比不上僅投資低成本、無管理的『指數型基金』。」
適合指數投資的3種人
指數型基金的做法很簡單,就是取得市場的平均報酬,但「取得市場的平均報酬」為何就夠了呢?
根據S&P Indices Versus Active(SPIVA)「標普指數對比主動型基金」是由S&P Dow Jones Indices(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提供的報告,評估主動型基金的績效表現,並將其與相關基準指數做比較。
根據《SPIVA®U.S.Scorecard Year-End》2023的報告:
全部美國股票基金(All Domestic Equity Funds)
1年期》75.32%,表現輸給指數。
5年期》84.82%,表現輸給指數。
10年期》91.44%,表現輸給指數。
15年期》90.84%,表現輸給指數。
這些數據表明,長期來看,市場指數的表現穩定且具優勢,而主動基金經理人很難長期保持超越市場的績效。全美國超過87%~95%的主動基金在10年或更長期間內表現不及市場指數。
如果你是以下3種人,建議直接進行指數投資:
1.對投資沒時間或沒興趣的人。
2.剛入市場的新手。
3.投資長期輸給指數的投資人。
建議先以市場的平均報酬為基準,再來慢慢嘗試主動選股來增加報酬率。
投資新手入門攻略
如果是投資新手,我會建議這樣入門(詳見圖1):
第1年》100%配置指數基金熟悉市場脈動。
第2年》以90%配置指數基金,10%主動操作。
第3~5年》若主動選股績效勝過指數基金,則開始擴大配置主動選股比率,如80%配置指數基金,20%主動操作。若3~5年長期勝過指數基金則開始增加主動投資部位。
第6年後》主動投資績效無法長期勝過指數,就長期持有指數基金。
但指數投資最重要的還是本金以及複利的力量,如同本書2——1提到,「投資的成長值」遠大於「儲蓄的成長值」是長期目標。
例如,本金5,000萬元用於指數投資,每年8%的平均報酬(400萬元),比當少年股神用本金100萬元賺200%的報酬(200萬元)還多1倍。
當「投資的成長值」遠大於「儲蓄的成長值」之後,建議可以漸漸減少主動投資的比例,改投入指數投資,一方面減少自己的主動投資曝險守住獲利,另一方面也可以開始享受投資的好處:自由;人生的方向也可以從「累積財富」,慢慢轉向「享受人生」。
當「投資的成長值」扣除當年所有消費支出後,還可以有多餘獲利讓資產持續成長時,恭喜您,這時已經達到財富自由的階段,可以享受自由選擇人生的權利。
以我為例,這幾年的操作雖然獲利不差,但我主動操作的資金跟2020年相比並沒有變多,這幾年投資所賺取的資產收益,也漸漸配置於指數型的ETF。因此在我指數投資的比例逐年上升的大方向之下,我的投資績效也會與市場平均表現靠攏。
新手可以選擇以終為始——自始至終都投資指數型基金,或是跟我一樣先發散再收斂:先主動投資測試自己的能力,再慢慢轉向指數投資,都是很好的選擇。
若只靠指數投資以及債券配置,並套用在最常見的人生財富樣態,大概會是這樣(假設沒有負債):20歲開始工作,每個月撥出2萬5,000元投資指數型ETF;到大約30歲時,因為要買房生小孩,資產會大幅減少,等房貸壓力減輕,在50歲時左右又開始投資。由於指數投資以及債券配置的年化投資報酬率大約是6%~8%,想要達到FIRE所需的2,000萬~3,000萬元以上資產,應要存到快退休才比較有可能實現。
由於上班族要大幅升官加薪並不容易,或是本業收入很難提升的職業如公務員,不太可能利用其他方式提高本業收入,若想加速達成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意思是「財務獨立,提早退休」,建議可以將一部分資金用於嘗試主動投資,也許是拉近與高資產階級距離的一種方法。
但如果收入是超高的族群,如台積電(2330)的員工年薪300萬元,那反而建議用簡單的指數投資,讓時間財富的飛輪帶著資產成長就好;只專注於提升本業收入,不需要承擔太大的市場波動,就能確保資產穩定的增長。(本文摘自第2章)
小檔案_陳繼勛(Chris)
出生:1985年
學歷: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產業安全與防災碩士
經歷:中部某消防局科長
現職:臉書粉絲專頁「Chris的FIREman人生&投資日誌」版主
著作:《FIREman 39歲退休實戰筆記:指數投資×最強企業,打造加速財富自由的行動路線
延伸閱讀
▶親人爭產怎麼辦?不想親情破碎,簡單財務規畫,遺囑、信託、保險一次了解
▶金價創歷史新高!年化報酬率達7%,黃金、股票到底該怎麼選?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