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進行第四輪關稅實體談判 美學者估台灣關稅15%到20%
美日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對日課徵關稅降至15%,日本也承諾將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總統賴清德昨天表示,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跟談判團隊,正在美國華府進行第四輪的關稅實體談判;美學者預估,台灣面臨的關稅稅率約介於15%至20%之間,但即使台美達成協議,半導體關稅的威脅,仍令人擔憂。
有關台美關稅談判,行政院於台北時間23日表示,副院長鄭麗君與談判團隊正在華府,本周會有新一輪的實體磋商,盼促進雙方貿易平衡,解決過去貿易分歧。
總統賴清德23日在民進黨中常會也說,鄭麗君正在美國華府進行第四輪的關稅實體談判,並強調政府持續秉持深化台美經貿關係、雙方互利互補的兩個原則進行談判,也期盼能完成維護國家利益、守護產業利益、守護國民健康、確保糧食安全的四項任務,達到促進台美雙邊貿易平衡,並增進台美在科技及國安等多元領域合作的兩項目標。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川普美東時間23日表示,對等關稅稅率不會低於15%,顯示加徵稅率的最低門檻正在提高。彭博(Bloomberg News)報導,川普在華府舉行人工智慧(AI)峰會時說:「我們的關稅將直接又簡單,會介於15%到50%之間。」「有幾個國家我們之所以設為50%,是因為我們跟那些國家處得不太好。」
川普22日宣布,美日完成一項「龐大協議」,日本將對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兆元),美國將獲得其中90%的利潤,日本還將開放其國內市場,包括汽車和卡車、稻米及其他農產品等貿易。而日本輸美商品將被課徵15%的對等關稅,比川普先前揚言徵收的25%稅率,低了10個百分點。
白宮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23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日本汽車與汽車零件輸美關稅也降至15%。
針對美日貿易協議,哈德遜研究所國際經濟專家華特斯(Riley Walters)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分析,儘管15%的關稅仍算高,但日本應該可以接受;他也希望這將為美國貿易政策帶來一些明確性。
由美日談判結果看來,他預估,台灣的關稅稅率大約落在15%至20%之間。台日之間的差別在於,「我們已經知道美國在汽車關稅上的做法,但目前還不清楚會如何處理半導體關稅。」即使美國和台灣的協議即將達成,「半導體關稅的威脅仍令人擔憂」。
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分析,台灣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半導體關稅稅率,但從日本經驗來看,日本汽車關稅稅率也下降到15%,換言之台灣要爭取優惠稅率,並非不可能。汽車是日本對美國的主要出口產業之一。
川普重返白宮後,狂揮關稅大刀,包括針對特定產業加徵關稅,例如25%的汽車關稅、50%的鋼鋁稅,接下來還將徵收半導體、藥品關稅。
川普4月初也在「解放日」祭出對等關稅措施,他本月稍早簽署行政命令將對等關稅暫緩期延至8月1日,好讓各國有更多時間與美談判,但同時也陸續寄出20多封關稅函,通知各貿易夥伴將適用的新關稅稅率,其中未含台灣。
台灣的主要競爭對手國日本、南韓先前都收到川普的關稅信函,信中都提及自8月1日起,將面臨25%的關稅稅率。不過,經過談判,美國將對日徵收的關稅降至15%,南韓談判團隊也預計本周在華府與美方談判。
川普23日在自家社群媒體「真實社群」(Truth Social)發文寫道,只有當一個國家同意開放其市場時,他才會降低關稅,「否則,就會課徵更高的關稅!日本市場現在開放了。」
而川普在對等關稅稅率將從15%起跳的言論,不僅是他對幾乎所有美國貿易夥伴祭出關稅措施的最新變化球,也進一步顯示出,除了少數幾個與美達成協議的國家外,他有意對其他國家的出口施加更激烈的關稅壓力。
川普本月稍早表示,超過150個國家將收到通知信函,內容包括「可能10或15%(的關稅稅率),但我們尚未決定」。
(責任主編:莊儱宇)
顯示全部
留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