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聲明】經濟部應公開說明,佳冬海上光電場政策始末,事涉公共利益,不應迴避監督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7月12日00:13 • 發布於 07月11日09:02 • 上下游新聞

由經濟部補助的屏東佳冬外海海上太陽能試驗案場,不敵丹娜絲颱風威力,大量的黑色 HDPE 浮具殘骸沖上沙灘,引發全國關注。本則新聞刊出後,經濟部能源署發佈聲明,表示業者已於颱風前撤下光電板,本案僅為抗風浪實驗。但記者多次聯繫能源署、旭東公司,要求提供相關照片或資訊,但始終未獲回應。

《上下游》認為,光電板是否於颱風前拆除,並非本案唯一重點,更核心議題在於,經濟部欲藉由試驗推動海上離岸光電,政策有無相關配套,包含氣候環境因素及對航海、漁業等利益關係人,是否已充分考量。

然而經濟部對於媒體提問,屢屢「已讀不回」,甚至以提告等方式威脅,打壓言論自由及媒體第四權,《上下游》對此至感遺憾。以下為記者還原本案進行中的調查過程,我們將持續追蹤本案及政策後續發展,也呼籲經濟部有義務對全民提出詳細完整說明。

在東港大鵬灣外海組裝的海上光電浮台,5 月拖至現佳冬外海。(攝影/steveyang1010)

5 月旭東公司已安裝太陽能板,拜訪風電公司合作風光互補

旭東環保科技公司接受經濟部補助近 1 億元,進行海上光電載台研發計畫,計畫以箱網浮具為平台在海上設置光電案場,預計未來推廣到西海岸離岸風場應用,既可提升風場收益又可提高能源供應,實現「風光互補」一地兩用。該載台 4 月在東港大鵬灣外海組裝,已引發地方議論,《上下游》亦密切關注,並於 5 月啟動調查採訪。

記者於 5 月 12 日電訪旭東公司董事長董基旭,得知在居民抗議之下,原在大鵬灣的案場已被拖至佳冬外海。案場原規劃 5MW,但董基旭表示,「基於成本考量,僅安裝 1.5MW 太陽能板」,他並說明,實驗部分已經在成功大學通過水工實驗,現在正進行為期一年海測。

該公司受訪當時表示,願意提供佳冬外海現況照片,但因不明原因,公關窗口楊經理事後改稱「不便提供」。該公司董座對記者提到,海測通過耐用性考驗後,下一步就是跟離岸風場串接纜線,透過共用升壓站輸電送回岸上。因此記者認為,本計畫已為正式上路前的海測,更應充分檢視。

根據採訪內容,該公司對商業應用具高度信心,稱未來將海上光電與離岸風廠合作,實現風光互補。記者向某風電公司求證,確定旭東的確曾經進行業務拜訪。

記者也向能源署求證,本案確實受到能源署以「石油基金」資助,但該能源開發計畫目前正在試驗階段,未來若實際應用,將會進行法制作業。海委會接受記者採訪也表示,該案不違反海委會法令,內政部也通知核定該案海域許可,因此不反對該案。

不過就學者專家立場,外國仍在保守試驗的海上光電站,在我國海域條件及漁業環境下是否要貿然推動商業應用,仍有疑慮。

董基旭說,海上光電浮台是與能源署合作試驗,未來將推廣到離岸風場,實現風光互補。(旭東環保科技公司模擬圖)

學者:應納入利害關係人,盡早啟動協商

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教授張懿於 5 月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明,離岸風場結合浮式太陽能板的規劃,在法制建設與海域規劃程序仍有不足;再者,用海計畫事渉漁船航行安全與潛在生態影響,應有利害關係人參與機制監督及規劃。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漁權中心研究員吳斐竣表示,離岸風場海域內的其他用途,不論是離岸光電還是箱網養殖,都將影響漁民的航行與捕撈作業,應該儘早啟動溝通,確保漁民的知情權,落實海域共享的原則。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航海系助理教授方凱弘則稱,航港局雖已劃設航道、因此航運無法任意穿越風場,但台灣多颱風,海上光電浮台必須經歷考驗,否則將成為海洋廢棄物,也必須考量發生緊急狀況時如何撤退?有關單位應研擬緊急應變計畫。

漁民:政府廠商暗渡陳倉

彰化是離岸風場最多海域,拖網漁船長黃超群接受採訪時表示,航安疑慮應優先考量,他認為漁船在海上視線不佳,如果風場內再設置光電廠,會增加航行風險。

台中漁船互助協會幹部陳建鈺則表達不滿,他認為離岸風電政策曾有公開承諾,風場完工後可繼續原有漁業行為,如今政府、廠商再籌劃風場內設置光電,肯定會傷害到漁民作業權益。

依據漁民說法,漁方對政府廠商默默進行海測、暗地準備上路的作法有所不滿,特別是海域的安全性,許多箱網案場都選在平靜港灣,但遇到颱風仍會脫落,海上平台若設在開放海域,勢必面對風險。

漁民認為能源署承諾風場完工後漁民仍有作業權,但再鋪上浮式光電恐影響捕撈作業與通行安全,應與漁民協商。(照片來源/旭東環保科技)

颱風導致海上載台解體,民眾質疑光電板落海有其憑據

6月6日,航港局發布「礙航通告」,表示有太陽能浮台漂浮於枋山外海,要求來往船隻瞭望通行,避免碰撞浮台。此時距離該浮台進入外海進行海測,已有兩個月之久,疑似未受到能源署通報本計畫試驗。

7 月 6 日,颱風掃過西南沿海,地方社團傳出浮台被打散落到佳冬岸邊,居民拍攝的影片在網路上被大量轉發及媒體引用,引發社會關注。

交通部航港局礙航通告
7 月 6 日,海上光電浮台未能通過颱風驗收,已經成為海岸線上的廢棄物。(照片提供/佳冬居民)

經濟部、旭東公司至今未提供照片佐證

然而,能源署第一時間竟稱浮台並未載有光電板,僅有浮台試驗,因受訪居民來報,現場已有廠商清理。但是《上下游》依據進行中的調查採訪手稿,確認「載台上確實有光電」,而且按原定計畫應完成一年海測,是否不堪颱風摧殘才導致解體?為釐清事件,記者 7 日隨即連繫旭東公司,但疑似因颱風假,並未取得聯繫。

旭東公司第二天(7/8)上午發布重訊,說明「該案場光電板已卸除」,載台在拆除過程遭遇颱風打落。記者再度聯繫該公司公關楊經理,請楊經理回覆本刊報導。另外,記者也聯繫能源署新聞稿發言人光電組廖士煒副組長,要求提供廠商卸除後照片,電話、簡訊均未獲得回覆。

記者認為,以海上作業的時間、已知的採訪資料,加上空拍照片證明,該案場確實有安裝光電板,至於在颱風前是否已經拆除光電板?因廠商及經濟部使始終未提出佐證,《上下游》選擇繼續依照原有報導內容刊載。

能源署是本案投資方,也是利害關係人,應負責說明而非事主變公親

《上下游》認為,海上光電站的海測計畫,不只是企業行為,更是國家能源建設的投資。然而能源署說法反覆改變,第一時間稱該案場上面沒有光電板;第二次修正說該案場光電板已經卸除,卻未能提供照片佐證;第三次更稱該案場僅為「能源實驗計畫」、「抗風浪測試」、「搜集到寶貴數據、精進耐風強度」,「廠商已經回收設備,確保海域安全及恢復環境。」

我們認為,能源署不只是監督業者能源試驗的第三方,更是本案投資人,除積極投資業者研發海上光電站,也是光電政策的利害關係人,海上光電載台若不堪颱風檢驗,一來政府資金投資失敗,必須究責,二來恐讓能源署顏面無光,計畫將無以為繼,這使得能源署說法一再避重就輕,民眾無法得知事件全貌。

經上下游查詢,旭東環保科技的海上光電係經由政府石油基金補助試驗。(來源/政府公開資訊)

《上下游》:本次事件,政府有三件事情應說明

第一、海上光電載台標榜抗17級風,卻未經本次颱風檢驗,引發民眾擔憂成海廢,海上光電構想雖有創意,但也存在航安、海洋環境風險。既然國家投入資金,能源署應針對本次載台解體事件緣由始末、政策規劃配套,提出完整說明。

第二、如果廠商已經卸除光電板,光電板並未沉入海底成為海廢,也應提出照片佐證以正視聽。

第三、不論載台是否有光電板,政府投資計畫成為海廢漂流至高雄、屏東沿岸是事實,應邀集專家學者,重新檢視海上光電計畫的可行性。

《上下游》呼籲,基於全民公共利益,政府有義務公開本案詳細資訊,並說明對海上光電發展的政策構想與配套,才能負起應有的公共責任。我們同時呼籲,政府有義務接受媒體監督,能源署不應「已讀不回」,且拒絕回應記者提問,此舉有違政府資訊公開義務,更妨害國人知的權力。

延伸閱讀:

丹娜絲颱風0707》海上光電變海廢,政府投資補助試驗,股價暴漲,未過颱風考驗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北榮名醫涉詐領逾3377萬!假藉研究貪污遭起訴 台北榮總:零容忍

鏡週刊
02

女子巷口撿到「價值995萬」金條 順手帶回家!挨告辯稱:以為假的

CTWANT
03

快訊/挺韓直播主陳清茂「破獄救柯文哲」籌嘸百萬…咆哮、拍桌嗆銀行員

三立新聞網
04

交保喊卡!柯文哲「還要再想想」柯美蘭:哥哥知道家裡其實沒有7000萬

三立新聞網
05

遭羅智強轟「變了」 黃暐瀚認了這件事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