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最硬一仗!產能過剩難解 關稅、碳排壓力襲來
作者:財訊雙週刊/陳雅潔
中鋼股東會結束後5日,隨即舉行法人說明會,財務副總經理楊岳崑在法說會最後總結時,感慨地表示,現在不僅是中鋼,包括日、韓在內的亞洲主要鋼廠,目前的動作都是「停、看」,「美國的動作每天都有變化,所以市場的氛圍是大家都在等,很多東西確定後,才能知道整個產業未來的走向。」
他補充道,至於觀察期有多長,7月9日(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暫緩實施90天到期日)也未必是最後一天,「這種情況之下,產業會產生什麼樣的質變,值得觀察 」。
市況慘澹 拖累獲利、股價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中鋼受今年市況慘澹拖累,前5月合併營收1427.26億元,已年減10%;獲利更是受到4、5月虧損的影響,累計營業利益4.2億元,稅前淨利0.1億元,年減幅度分別達76%及100%,已經瀕臨損益邊緣。由於第3季本來就是市場淡季,盤價全面下跌,法人認為,中鋼第2、3季很可能都會出現虧損。股價也已提前反映,持續徘徊季線之下,5月底再次跌破20元關卡,技術指標呈現弱勢。
除了關稅,影響市場的還有更深層的因素。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今年5月底發布了最新的鋼鐵展望《OECD Steel Outlook 2025》,距離前次該組織是在1999年針對鋼鐵業發表研究報告,已經暌違25年。
鋼鐵業人士認為,「這表示鋼鐵業真的是面臨關鍵挑戰,全世界的鋼廠都跑不掉。」根據OECD的報告,過去3年,全球過剩產能不斷增加,到2024年將達到6億噸以上,占總產能的24%。這一缺口比所有OECD國家鋼鐵產量總和高出1.7億噸,已對全球鋼鐵業的生存構成重大風險。如果目前已公開的新增產能投資計畫全部實現,預計未來3年全球鋼鐵產能將再成長6.7%,高於需求的成長速度,到2027年,全球過剩產能可能增加至7.21億噸。鋼廠的產能利用率可能下降,連帶也將壓抑鋼價和鋼廠獲利能力。
壞消息是需求成長乏力,將使鋼鐵產能過剩缺口擴大所帶來的挑戰,從2025年開始進一步加劇。《財訊》雙週刊指出,OECD分析,區域需求趨勢分化,東協、中東和北非地區成長強勁,OECD國家的需求則保持穩定,但靠著補貼不斷擴產的中國,需求正在下降。此外,中國鋼鐵出口激增,又引發了各國的反傾銷抵制,造成國際貿易的扭曲。
更多財訊雙週刊文章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