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會被貿易戰打趴嗎?專家點出這些關鍵因素,全球資金「錢」進陸股
「川習會」順利落幕後,美中貿易戰火似有降溫跡象,但經濟前景仍然充滿變數。專家認為,在這些外部政策不確定性與地緣政治雜音下,諸多深入數據與結構性指標顯示,中國經濟正加速轉向「高品質成長」的模式,出口韌性與內在穩定性遠超遠出市場預期,進一步提振了全球投資人對於中國市場的信心。
中國製造轉型高附加價值產業 出口韌性超乎預期
滙豐中國A股匯聚基金經理人蕭正義表示,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的地位已經不再是傳統認知中的「低成本工廠」,而是轉型為一個高附加價值產品的製造與創新中心。中國在全球製造業附加價值中的佔有率,已從2001年的11%躍升至近年的33%,鞏固了其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
更關鍵的變化發生在產品結構上。過去,中國的出口主力是紡織品、鞋類、玩具等附加價值相對較低的消費品。如今,出口品項已加速轉向電子設備、汽車、飛機等先進製造產品。
他說,這類附加價值較高的產品在全球出口中的比重,已從2004年的10%顯著上升至2021年的22%。這樣的結構性升級,不僅提升了中國經濟的成長品質,也使其經濟韌性能夠有效抵禦全球需求波動帶來的衝擊。
市場分散奏效 中國出口擺脫對美依賴
蕭正義指出,中美貿易關係的持續緊張,促使中國出口廠商採取了積極且成功的市場分散策略,有效降低了中國經濟對單一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中國製造」出口至非美國市場的年複合成長達7.5%,同一時期,中國商品出口至美國市場反而年減0.6%。
蕭正義認為,這種出口結構的調整,不僅是一時的避險反應,更是長期策略轉型的展現。此外,觀察中國上市公司的海外營收,其在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成長貢獻亦逐年攀升,為中國企業在全球化佈局中增添了新的成長引擎。
他說,中國企業除了在原物料與高階製造供應鏈中佔有重要地位外,還因其完整的產業群聚與效率優勢而具備顯著的成本競爭力,使其產品能較全球競爭企業在不同領域提供15%至60%的價格折讓。
低估值與創新動能並進 全球資本迴流中國市場
從全球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目前中國市場的股票估值仍處於相對低位,與其優異的基本面和成長潛力存在明顯的折讓。中國上市公司目前海外營收僅佔總營收的16%,相較於德國、法國與日本等主要國家高達50%以上的國際化營收比重,表示中國企業在未來的全球擴張中仍有巨大的成長潛力。
蕭正義強調,過去10年中國科技創新不斷取得突破,但在資本市場上,其科技資產所享受的溢價與其他成熟市場相比並不高,這種現象正逐漸改變。中國不斷增加的科技創新報酬潛力、國際投資人相對保守的持有部位,以及中國股票估值上的顯著折讓,都在共同改變全球資本對中國資產的注意力。這些有利因素共同構築了對中國資產的支撐,能夠有效抵禦外部不確定性的增加,並驅動全球資本逐步增加對中國資產的策略性配置。
針對市場關注的短期事件,10月30日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川習會」後,中國將暫緩稀土出口管制1年,川普則以降低中國對美出口關稅10%回應,雙方貿易關係緊張降級,有利於中國A股市場多頭行情的延續。
蕭正義表示,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在中國企業獲利能力持續改善、市場估值重新定價以及全球配置不足等多重有利因素的帶動下,中國市場的長期可投資性已顯著提升。因此,建議投資人不宜過度關注短期的市場波動,應將焦點鎖定在具備持續獲利成長能力的優質企業,把握中國股市長期發展的歷史性機會。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
‧ 第三季經濟成長7.64%大幅高於預期!全年GDP「坐五望六」,主計總處解析原因
‧ 台股「史上最強10月」噴漲超過2400點!年底劍指3萬點?法人這樣解析(推薦閱讀)你準備的退休金夠嗎?調查揭露8成民眾退休儲蓄短缺至少10年,台灣卻領先全球
‧ 聯準會放鷹「12月未必降息」,股市、債市還能怎麼投資?法人解析一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