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缺工時代,服務業驚現200%離職率!為何留才比留客更難?
當團隊離職率在一年內超過100%,主管要如何自處?企業又該如何調整管理方式?面對大缺工的強度撞擊,許多服務業者正在重新展開新的留才模式,除了調薪,企業還可以做更多。
翻開幾間大型連鎖餐飲集團的《2023年永續報告書》,會發現整體離職率高得驚人:某連鎖壽司品牌超過200%,某連鎖水餃品牌達101%,某連鎖燒肉品牌為115%⋯⋯。
如此高的離職率,顯示出餐飲業面臨的人才課題,更加險峻。因為,還有更多非上市櫃公司,沒有對外揭露數據。
《天下學習》最新專題|服務業離職率破百!拯救崩潰的第一線主管,服務業留人大作戰>>
京站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大政指出,「其實各行各業都缺工,只是服務業缺得快斷氣了。」他不諱言,同業間普遍都長期面臨五分之一的職缺補不齊。
這些數據和聲音,揭示了哪些深層次的問題?(延伸閱讀:服務業「海景第一排」的離職現場:中階主管怎麼撐下去?)
服務業大缺工,人都去哪了?
大店長晨會創辦人尤子彥表示,「疫情改變了劇情,疫情帶來一種明確斷裂。」
疫情期間人們發現,外送平台賺取的收入,並不亞於一份正職工作,符合「想做就做、不被綁定」且追求彈性工時的需求。
另一方面疫後內需激增,但流失的人力至今無法補足。「但大家也捨不得生意來了不接,所以真的是有總經理都下去鋪床,」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雲品國際董事長盛治仁坦言。
半導體業的排擠效應至今未消,更是關鍵。
全聯管理部協理阮秀指出,「以前覺得台積電跟我們沒什麼關係,後來發現,台積電在高雄設廠,我們高雄地區開始缺工。」
三商家購股份有限公司(美廉社)人資長蘇蕙蘭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零售業在人才上的競爭對手不是同業,而是異業。」
整體薪提升的限制,也是服務業長期難解的課題。
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2024年整體產業平均月薪為4.7萬元,但服務業僅為3.9萬元,「大盤的薪資水準主要是由金融業和科技業拉高的,實際上能拿到4.7萬元的人並不多。換句話說,台灣的薪資結構已經呈現M型化。」104資訊科技副總經理暨人資長鍾文雄說。(延伸閱讀:不補班、主動給連假!這些企業開打「假期爭奪戰」、福利不想輸人,背後目的為何?)
服務業能否突破薪資瓶頸?
但好消息是,指標性的業者近幾年正試圖調整薪水、吸引人才……
繼續閱讀全文👉🏻大缺工時代,服務業驚現200%離職率!為何留才比留客更難?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在變動的時代裡,學習是讓你與頂尖保持距離最短的關鍵。立即填寫報名表,領取限量優惠券,30+熱門大師課最高現省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