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守護孩子的黃金救命時刻,醫師告訴你嬰幼兒「哈姆立克法」和「CPR」要訣

媽媽寶寶

更新於 10月22日06:04 • 發布於 10月21日13:08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都有幼兒因誤食異物、噎到而送醫,甚至因延誤急救釀成悲劇。為提升家長的應變能力,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響應「全國病人安全週」,以「兒童安康,醫同守護」為主題舉辦教育活動,展現醫療團隊守護兒童安全的決心。

活動中,邀請兒科醫師陳威宇現場示範「嬰幼兒哈姆立克法」與「嬰幼兒心肺復甦術(CPR)」,讓父母親學會在黃金時間爭取孩子生命。

哈姆立克法│CPR

兩大兒童意外高風險,父母反應是關鍵

兒科醫師陳威宇指出,1歲以上幼童最常見的兩大意外為「異物哽塞」與「呼吸道阻塞」,當意外發生時,第一步應立即撥打119,並依照哈姆立克法進行急救。「家長的每一個反應,都可能成為孩子生死的關鍵,」他強調,「掌握CPR與哈姆立克法,是每位父母最該具備的救命能力。」

「剪刀、石頭、布」記住哈姆立克法三步驟

為讓家長更容易記憶急救步驟,陳威宇以「剪刀、石頭、布」作為口訣。

「剪刀」代表找位置,在肚臍上方兩指處為按壓點;「石頭」象徵握拳用力下壓;「布」則提醒用另一手包住拳頭,往內上方快速擠壓,直到異物排出。若孩子失去意識或停止呼吸,則應立即執行CPR。

其核心步驟包括確認反應、胸外按壓、打通呼吸道及人工呼吸,壓胸速度應維持每分鐘100至120次、深度約4至5公分。

延伸閱讀:新竹3歲女童吃口香糖噎昏,外婆用哈姆立克法救回!消防局版教學影片教你救孩子一命

哈姆立克法│CPR

從家庭做起,落實安全與衛教習慣

陳威宇提醒,家中應避免讓嬰幼兒接觸堅果、葡萄、硬糖果及小零件玩具等易噎物品。他呼籲社區與教育單位推廣「嬰幼兒急救訓練課程」,讓更多照顧者具備正確急救知識,建立家庭防護網。院方也指出,「病人安全」不只限於醫院現場,而應從家庭日常落實。

活動現場除專題講座外,也安排家長實際操作CPR與哈姆立克法,透過體驗提升臨場應變能力;另設有親子闖關遊戲,讓孩童在趣味互動中學習健康與安全觀念。唯有從知識與實作雙軌並行,才能真正守護孩子的健康與安全。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孩子突然沒呼吸?醫教正確「兒童CPR操作步驟」 家長急救必學
只要5分鐘,就會錯失孩子黃金急救時間,研究發現僅有10%家長會做CPR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高鐵每天超過2千空位被浪費! 11/10新制「提早1小時搭車先換票」

自由電子報
02

健保補充保費挨轟 石崇良親上火線:改革是為了公平非「搶錢」

自由電子報
03

熬夜恐發生猝死!專家曝「4警訊」:許多人以為只是小毛病

鏡報
04

租屋養老遭拒!台中75歲長者「找40間租屋」全碰壁…房東聽年齡秒拒絕

三立新聞網
05

鳳凰颱風最快「下週一發海警」!北轉逼近台灣 氣象署:3地區下到發紫

三立新聞網
06

氣象署發布「中度磁暴」警示 明日5時起影響約33小時

台視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