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媒體AI Chatbot合作計畫」啟動 2026亮相打擊錯假資訊
今天是9月1日記者節,為了打擊錯假資訊,多個公共媒體今天宣告「公共媒體AI Chatbot合作計畫」正式啟動,預計於2026年底推出台灣第一個以公共媒體新聞資料為主要知識來源的AI聊天機器人,希望有助於重新凝聚社會信任,進而達到民主再深化。
「公共媒體AI Chatbot合作計畫」發起人、公廣集團董事長胡元輝表示,今天公共媒體齊聚一堂,向社會共同宣示將攜手建置可信資訊AI聊天機器人,他相信這是台灣媒體發展史的重要時刻。
胡元輝指出,包含英國《金融時報》、美國《華盛頓郵報》等國際各大媒體都已陸續推出AI聊天機器人,他最早約在1年多前萌生推動相關計畫的念頭,直到資金跟技術到位,各媒體之間也達成共識,計畫在近幾個月才逐步成形,預計於明年底前推出第一個測試版本,希望藉此提供中文世界一個正確理解台灣與國際資訊的來源。
胡元輝強調,這個由公廣集團合作開發的AI聊天機器人,知識來源僅限於公視、公視台語台、客家電視台、原住民族電視台、華視、中央社以及中央廣播電台等公共媒體的新聞資料庫,以及政府、NGO等授權的可信資料,這是跟一般AI聊天機器人差異最大之處。他指出,一般AI聊天機器人回答使用者的問題時,回應素材來自所有網路資訊,但網路上充斥著不實資訊,因此難以確保回應內容的品質與正確性。
中央廣播電台董事長賴秀如致詞時則表示,從今天早上國內多家媒體共同發起成立「台灣網路新聞自律聯盟」,到下午多家公共媒體宣告攜手中研院合作建置可信賴資訊AI聊天機器人,這一連串行動正是台灣媒體自由化之後新一波自律浪潮。
賴秀如也指出,為了應對混亂的資訊環境,各家新聞高層無不絞盡腦汁,以科技回應科技挑戰,除了公視發起這項具里程碑意義的AI科技轉型合作計畫之外,中央社也推出新聞業專用的AI工具「志明編輯助手」,而央廣在本週也將跟Google簽約合作,運用AI科技開發專屬於在台外籍人士的公民新聞論壇,這些努力都將有助於在紛擾的民主社會重新凝聚社會信任。她說:『(原音)可見大家都在AI的路上各自找到自己的niche(利基市場),做跟公共利益有關的議題,這個努力,我就要呼應今天早上(陳)信聰講的,就是整個社會的信任,如果我們這個民主社會裡頭,因為很自由而產生各種紛擾的話,我們就要用更多的專業來形成更重要的社會信任,那這個社會信任就有助於我們的民主再深化。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努力。』
中央廣播電台董事長賴秀如1日出席公共媒體AI Chatbot合作記者會並致詞。(圖:央廣)
本計畫技術顧問、中研院資訊科學所教授古維倫表示,縱觀全球,AI語言模型的訓練資料中,來自台灣的語料量相當於某些非洲語言,遠遠比不上英文等強勢語言,這次有機會匯集如此多家公共媒體多年來的新聞資料訓練一個台灣原生的AI聊天機器人,意義相當重大。
古維倫表示,由於這些新聞資料橫跨文字、聲音、影像等多種媒材,這個全新AI聊天機器人初期會先以文字輸入及輸出資料,再逐步朝向多媒體全方位功能開發,並將依需求推出民眾版與專業版,提供差別化服務。(編輯:楊翎)